國家可以征服,知識永遠不滅
名言
一切背離了公正和平等的知識都應該稱為狡詐,而不應稱為智慧。
——古希臘柏拉圖
故事
居里夫人(18671934),原名瑪麗·斯克沃多夫斯卡,因后來嫁給皮埃爾·居里,遂被世人稱為瑪麗·居里或居里夫人。居里夫人是波蘭著名的物理學家和化學家。她先后發(fā)現(xiàn)了“釙”和“鐳”兩種放射性元素,兩次獲得諾貝爾獎。
瑪麗出生于波蘭華沙,父親是一所中學的數(shù)學和物理老師,母親是一所女子學校的校長。童年的瑪麗身體瘦弱,但記憶力超凡。5歲時,母親就發(fā)現(xiàn)她有過目不忘的本領。6歲的那一年,瑪麗背起書包去上學讀書??墒悄莻€時候,她的祖國波蘭已經被奧、俄等幾個國家瓜分了,華沙當時被并入了俄國。
在學校里,學生們只能學俄語,但是學校為了反抗俄國的統(tǒng)治,仍然偷偷地教學生們波蘭語。學校有一個俄國督學,常常耀武揚威地監(jiān)視師生們的行動,學校為了防備督學的突然到來,老師們在每一個教室里都安裝了一個秘密的電鈴,只要一有情況這個電鈴就會非常小聲地叫上兩聲。這個時候,學生和老師們就會把書藏起來,然后假裝拿起俄國督學規(guī)定的教材。
一天,督學又突然對學校進行檢查,瑪麗他們班上正好老師在教學生們學波蘭語,大家聽到警告的鈴聲后趕緊把書藏在了秘密的地方,然后桌子上又重新擺起了規(guī)定的教材,講臺上老師手里拿著一本俄文書,假裝津津有味地念著。
不一會兒,一個剪著短發(fā)戴著一副金邊眼鏡的男人走了進來,他便是俄國督學。督學用懷疑的眼光掃了大家一眼后,氣勢洶洶地說道:“給我叫一個學生起來,我要考一考,是不是真的在學俄國的東西?!?/p>
老師知道,這個督學又要難為學生了,于是她把班上記憶力最好的瑪麗叫了起來。督學捋著他的大胡子,大聲道:“背誦你的祈禱文!”
瑪麗用流利的俄語背誦了一遍。督學沒有辦法了,又問瑪麗道:“我們的神圣的俄國皇帝是哪幾位呀?”
瑪麗又用流利的俄語回答說:“有凱瑟琳二世、保羅一世、亞歷山大一世……”
督學官看瑪麗用流利的俄語回答著他提出的問題,有些懷疑地問瑪麗道:“你是在俄國出生的?”
瑪麗堅決地回答說:“不,我出生在波蘭?!?/p>
督學陰險地笑道:“現(xiàn)在誰是你們波蘭的領袖?”
瑪麗咬著牙齒,她實在不愿意回答這個問題。老師和校長也十分無奈地互相交換了一下眼神。督學看了一眼校長,然后慢條斯理地問道:“女士,你難道不教學生們這最神圣的名字嗎?”
瑪麗看著同學和老師驚恐的神態(tài),她憤怒地回答道:“是統(tǒng)治俄國領土的亞歷山大二世陛下?!?/p>
“下次回答問題不允許故意拖延時間?!闭f完,督學官趾高氣揚地跨出了教室。
這個問題深深地刺痛了瑪麗幼小的心靈。督學官剛走,瑪麗便跑向講臺抱著老師痛哭起來,同學們也在下面默默地擦拭著眼淚。
回家后,父親安慰瑪麗道:“一個國家的領土可以被侵略者奪走,民族的尊嚴也可以暫時遭到凌辱!但是你要記住,知識永遠不滅!知識在任何人面前都是平等的,誰也無法從人們的頭腦里奪走知識!”
父親看到瑪麗臉上有幾分喜色后,又接著說:“你看羅馬用武力征服了希臘,但是希臘卻用文化征服了羅馬!”
從此以后瑪麗更加用功讀書了。1883年6月,瑪麗以獲得金質獎章的優(yōu)異成績從中學畢業(yè)了。但因母親在重病中死去,家里生活艱難,瑪麗不能去上大學,只好去給別人當家庭教師。4年以后她的姐姐布羅妮雅去巴黎留學,而她自己卻前往華沙城外偏僻的農村教書。
1890年,也就是瑪麗從中學畢業(yè)后的第八年,布羅妮雅從巴黎寫來一封信,讓她也去巴黎讀書?,旣惛鎰e了華沙,到巴黎的索魯本大學讀書。剛到巴黎的瑪麗和姐姐、姐夫住在一起,但是從姐姐家到索魯本大學太遠了,于是瑪麗只好搬到離學校稍微近一點的學校去住。
大學的學習十分緊張,由于生活拮據(jù),她常常處在半饑半餓的狀態(tài)下?,旣惖墓?jié)衣縮食終于使她得了貧血病,她常常在讀書的時候暈過去。在寒冷的冬天,由于經濟緊張,瑪麗也只能蓋著一條薄被。有時為了能使自己更暖和一些,就把椅子壓在被子上。
盡管生活如此艱苦,但她仍然沒有倒下。她想起了父親曾經說過的話,她要用知識去征服一切。正是憑著一股強烈的信念,她先后以優(yōu)異的成績獲得了碩士和博士學位。
1894年,她一方面在索魯本大學攻讀數(shù)學,另一方面又接受了恩師李普曼教授介紹的“法國工業(yè)振興協(xié)會”所委托的正式研究工作,這是一項關于“鋼鐵磁性研究”的科研課題。在這項研究中她認識了法國青年物理學家皮埃爾·居里,并于1895年7月同他結了婚。
瑪麗變成了皮埃爾·居里夫人了。居里夫婦經過艱苦的研究和實驗,先后發(fā)現(xiàn)了“釙”和“鐳”這兩種天然放射性元素。他們的發(fā)現(xiàn)使物理學由宏觀世界進入了微觀世界,打破了人們的傳統(tǒng)觀念,代之而起的是“原子可分,物質可分”的理論,從而將世界推向了另一個時代——原子時代。因此,他們倆獲得了1903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
正當夫妻倆的事業(yè)興旺發(fā)達的時候,1906年4月19日,皮埃爾·居里被飛馳的馬車奪去了年輕的生命。意志堅強的居里夫人沒有被失去丈夫的厄運所嚇倒,她仍然頑強地繼續(xù)研究放射性元素“鐳”。
1911年,居里夫人完成了鐳的單獨分離,瑞典皇家科學院再次向她頒發(fā)了諾貝爾化學獎。
由于居里夫人的發(fā)現(xiàn),大大縮短了人類通往核時代的日程。人類利用核燃料體積小、能量大的優(yōu)勢,獲得了巨大的經濟利益?,F(xiàn)在,世界上共有核電站400多座。
居里夫人發(fā)現(xiàn)了鐳的各種物理化學性質,而且研制成功了提取鐳鹽的科學方法,使鐳在醫(yī)學上得到了廣泛的應用,拯救了許多早、中期癌癥病人的生命,人們將這種新技術命名為“居里療法”。
1914年8月,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爆發(fā)。為了戰(zhàn)地的需要,居里夫人把精力集中用于X射線的研究,自己帶病、挨餓在前線來回奔跑,想方設法解決X光的設備和指導X光照相工作。戰(zhàn)爭期間,因居里夫人創(chuàng)設并指揮的X光設備而獲救的傷病員達百萬名以上,其中包括許多俄國士兵。
解讀
一個國家的領土可以被征服,一個民族的尊嚴也可以暫時被踐踏,但國家和民族所創(chuàng)造的燦爛文化卻永遠也不會消亡。居里夫人的祖國雖然被俄國等國家瓜分了,但在知識面前,她卻依然享有平等的學習機會。她的偉大科學成就也被人類平等地分享著。
諾羅敦·西哈努克反抗殖民統(tǒng)治
名言
不會寬容別人的人也不配受到別人的寬容。
——德國貝爾奈
故事
諾羅敦·西哈努克(19222012年)柬埔寨前國王、太皇,曾堅持不懈地為國家的獨立而斗爭。也正是他這種反帝愛國的偉大精神,使他在柬埔寨乃至國際上都享有很高的威望。
西哈努克是柬埔寨諾羅敦和西索瓦兩個王族的后裔,出身高貴。但他從來沒有因為自己是王族而看不起別人。西哈努克雖然出身皇族,但他的童年經歷卻同其他皇家子弟迥然不同。在很小的時候,他就被寄養(yǎng)在一個農民家里。
西哈努克雖然有很多機會與他的外曾祖父母同住。但總的來說,他過的還是平民的生活。這種處境對西哈努克思想品格的鑄就起到了重要作用。這幾乎影響了他的終生。這種思想品格的精華就是他對柬埔寨農民的深厚感情,以及捍衛(wèi)農民利益,捍衛(wèi)這個農民國家的堅強性格。
西哈努克周圍的人是農民,和他玩耍的是農民的孩子。他知道農民吃什么,做什么,想什么,需要什么。他看到了他們怎樣生活,并逐漸習慣了他們的生活。他把自己當做他們中的一員。在他幼小的心靈里,從未滋生出皇家貴族子弟的那種特有的優(yōu)越感和自命不凡。
正由于這一點,后來登基了的西哈努克才有可能成為大概是柬埔寨歷史上最平民化的國王;也正是由于這一點,才使西哈努克后來沒有那樣地看重那個金光閃閃的王位和王冠;也正是因為這一點,盡管西哈努克幾度沉浮,幾經流亡,但最終,柬埔寨農民唯一能夠接納和擁戴的只有西哈努克一人。
1941年4月24日,西哈努克的外祖父(柬埔寨國王)駕崩。西哈努克被選為王位繼承者。于是他不得不中止即將完成的中學學業(yè)。當時,柬埔寨尚處在法國的殖民統(tǒng)治下。法國人認為,這位溫順的中學生,一定會成為為法國效勞的馴服君主。
這一次,法國人錯了。西哈努克不但不是一位馴服的君主,還是一位像獅子一樣,領導他的人民,為獨立和平等而奮斗的王者。
1945年3月,日本軍隊在明號作戰(zhàn)中武力占領法屬印度支那全境,法國的殖民地政府解體,原本在法屬印度支那治下的柬埔寨、越南、老撾相繼發(fā)布了獨立宣言。在柬埔寨,西哈努克原本希望能夠在越南獨立的同時發(fā)表本國的獨立宣言,但由于國內各方聯(lián)絡不暢,結果在越南獨立的兩天之后即4月13日,柬埔寨才得以獨立。
在成為法國殖民勢力進入中南半島之前,柬埔寨長時間受到當時越南王國的壓迫,故而對越南抱有強烈的對抗意識。1945年8月15日日本無條件投降,西哈努克一方面宣布3月13日為柬埔寨的獨立日,一方面又出于對越南入侵的恐懼、認可了法軍的重新回歸。
此后,西哈努克展開對以美國為首的西方諸國一系列的外交訪問,通過國際輿論訴求柬埔寨的獨立,終于于1949年獲得在法蘭西聯(lián)邦內的獨立地位,但同時,警察權和軍事權依然掌握在法國手中。
西哈努克對此狀況無法滿意,并在離宮發(fā)表了“在完全獨立達成之前絕不返回首都金邊”的宣言,終于使得全國范圍內的反法示威運動達到高潮。為國王強硬姿態(tài)所震驚的法國最后承認了柬埔寨的完全獨立。1953年11月9日,西哈努克領導人民取得國家獨立,結束法國在柬埔寨延續(xù)90多年的殖民時代,使柬埔寨獲得了領土完整與民族統(tǒng)一。
經歷了獨立運動的成功,充滿信心的西哈努克希望進一步深入?yún)⑴c政治,但在君主立憲制的憲法制約下,國王的活動范圍受到很大限制。于是西哈努克于1955年3月3日將王位讓予其父諾羅敦·蘇拉瑪里特,同年4月7日,組建政治團體“社會主義人民共同體”并擔任總裁。退位后的西哈努克被國民稱呼為“殿下”。
社會主義人民共同體于同年的總選舉中獲得壓倒性勝利,控制了國會中全部議席,西哈努克則出任首相并兼外交大臣。
在同年舉行的萬隆會議上,西哈努克以第三世界小國首倡和平中立的外交政策而聞名于世,后來又與鐵托等5位領導人一起成為不結盟運動的發(fā)起人。在兩極對抗的冷戰(zhàn)時代,西哈努克所倡導的中立政策為柬埔寨贏得了短暫的發(fā)展機遇,柬埔寨一時成為“東南亞的和平綠洲”。
解讀
對外族的殖民統(tǒng)治是世界上最野蠻、最邪惡的事情之一。歷史上,歐洲的一些帝國主義國家一邊在國內大行民主之道,一邊卻在殖民地推行殘酷的等級制度,遭到了世界各國追求平等、自由的人們的反抗和譴責。西哈努克只是其中之一。這正印證了那句話——“哪里有壓迫,哪里就有反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