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出版圖書 > 職場勵志 >做人的分寸做事的尺度 > 第一章 做人不能鋒芒太露,強出風頭會讓你處處樹敵(4)
第一章 做人不能鋒芒太露,強出風頭會讓你處處樹敵(4)
作者:牧原   |  字數(shù):3716  |  更新時間:2016-07-09 10:17:48  |  分類:

職場勵志

無所爭未必就無所為

這是一個競爭的社會,不過中國人其實向來都不主張“爭”,老子說過做人要講究“無為而治”,孔子則主張為人處世要堅持“中庸之道”,莊子看得更開一些,他追求的是一種“逍遙”狀態(tài),更是與世無爭,而到了墨子這里,他倡導的是“非攻”,等到鄭板橋出現(xiàn)的時候,更是要求做到“難得糊涂”。雖然不同時代的社會法則不一樣,但是本質(zhì)上還是沒有什么太大區(qū)別,中國的哲學家們提倡的還是“不爭”,也就是說要主動避讓和隱藏,不要和別人直接發(fā)生沖突。

當然所謂的“無所爭”其實并不是“無作為”和“不作為”,“無所爭”其實是一種做人的境界,是一種低調(diào)的處世風格,它要求我們能夠適時沉住氣,能夠克制自己的表現(xiàn)欲望和野心,能夠讓自己更加安全地和別人相處,能夠擁有一個更加寬松的環(huán)境。

歷史上很有名的“文景之治”其實就是無為而治的一種結(jié)果,漢高祖劉邦由于多年征戰(zhàn),加上內(nèi)斗不斷,導致國力空虛,再也無力進行戰(zhàn)爭。為了振興漢室,漢文帝開始采用老子的無為之道,不興戰(zhàn)事,不搞各種大工程,不建造奢侈的宮苑,不增加人們的稅收負擔,漢景帝也跟隨父親的腳步,什么也不做,就連匈奴人他也采取懷柔政策和和親政策,主動向?qū)Ψ角蠛?,將本朝的公主嫁過去,并且給予對方更多的馬匹和綢緞。

當時,有很多人批評這兩位皇帝,認為這兩個人懦弱無能,只懂得一味妥協(xié)和退讓,完全失去了大國的風度,但事實上,正是因為兩個人什么都不做,什么都不去爭,才使得漢朝能夠休養(yǎng)生息,恢復元氣,并且迅速壯大起來。而到了漢武帝的時候,國家已經(jīng)變得很強大了,所以這時候,漢武帝才有了征戰(zhàn)四方、驅(qū)除韃虜?shù)男鄄艂ヂ浴?/p>

即便是現(xiàn)代社會,有很多人仍然采用無為的方式來治理國家,最典型的就是美國總統(tǒng)里根,里根曾經(jīng)購買過英文版的道德經(jīng),他非常喜歡里面的一句話:“是以圣人無為,故無敗;無執(zhí),故無失?!币馑际钦f圣人不妄逞權(quán)能,所以不會失??;不抗拒漸進的演變,沒有執(zhí)念之心,所以不會使局面失控,也不會失去什么。

很多總統(tǒng)一上臺都會說自己在任期內(nèi)將會做些什么、將會實現(xiàn)什么目標,但那時大多數(shù)都是一個幌子,很少有人能夠達成目標的,而里根總統(tǒng)也深知這一點,所以他干脆什么也不去承諾,什么也不去做。他曾在國情咨文中表達了他治理國家的原則,那就是將權(quán)力充分授予人民,讓政府扮演一個無為的角色,使人民真正成為國家的主人。正因為如此,在他任期內(nèi),幾乎所有的美國階層收入都得到大幅提高,更重要的是,美國的死對頭前蘇聯(lián)卻在各種改革中敗下陣來,最終解體。

所以說“無所爭”并非是無所為,也并非是無所得,一個人無論得勢還是失勢,都應(yīng)該保持冷靜,要能夠沉住氣,不要為了一時的威風,不要為了解一時之氣而做出什么沖動的決定。其實有時候退讓一步,或者靜下心來什么也不去做,反而會為自己贏得更多的生存時間和發(fā)展空間。因為你什么也不做時,就不會對別人造成威脅,那么別人自然不會對你發(fā)起攻擊,這樣一來自己就可以韜光養(yǎng)晦,慢慢壯大自己的實力,從而為日后的生存增加籌碼。

在動物世界中,豹子是一種非常高效的殺手,基本上沒有什么天敵,但是當它遇到鬣狗時,總是遠遠地躲避,哪怕對方搶走自己的食物,它也不會冒然發(fā)起攻擊,而是非常理性地離開。其實按照攻擊能力來說,豹子未必會輸給鬣狗,但是豹子從來不會冒這種風險,因為它通常都是獨居動物,而且是依靠速度吃飯的,如果和鬣狗發(fā)生沖突而導致自己受傷,那么它的生存機會就會很渺茫,所以它情愿將食物拱手相讓,什么也不爭,而且它完全有能力再捕獲新的獵物,這種代價顯然要比和鬣狗直接發(fā)生沖突要小得多。

所以有時候還是應(yīng)該低調(diào)一些,該示弱的時候一定要沉住氣低頭示弱,不要逞一時之勇,更不能盲目沖動地去爭、去搶。其實,當你退讓在一旁,什么也不做的時候,恰恰是對自己最大的幫助,因為你得到了更多壯大的空間和機會。當你什么也不去做的時候,事情反而能夠朝著預(yù)期的方向發(fā)展。菲爾杰克遜是NBA歷史上最著名的教練之一,除了三角進攻,他還有一個非常鮮明的執(zhí)教理念,那就是不輕易叫暫停,他從來不會和其他教練一樣動不動叫暫停,他覺得不應(yīng)該去打斷球員的節(jié)奏,應(yīng)該給予球員更多自由發(fā)揮的余地,正因為如此,他帶領(lǐng)的球隊總是總冠軍的熱門。

有人說一個人的成功并不是看你做了多少,而是看你做了什么,看你如何去做的。很多時候我們渴望去做到更多,渴望去爭取和獲得更多的東西,但事實上做得多、爭得多不一定是好事,而什么也不爭、什么也不做也不見得就一無是處,不見得會一無所有。其實,當你低調(diào)地面對生活,面對對手時,你的無為其實為自己的成功打下了堅實的基礎(chǔ),所以做人的真正境界應(yīng)該是不爭之爭。

沒有找好自己的定位,怎么能有精彩的人生

阿里巴巴的創(chuàng)始人馬云曾經(jīng)說過:“如果你在游戲中感到很痛苦,那說明你的玩法選錯了。”可以說,如果我們在人生的道路上總是出差錯,總是感到迷惑和失落,總是無法準確把握目標,那么也許是因為我們本身的定位出現(xiàn)了差錯。

有很多人常常不知道自己該做什么,不知道自己在整個團隊中該扮演什么樣的角色,不知道自己應(yīng)該怎樣去做。比如一些職場人士,常常弄不清楚自己究竟應(yīng)該做什么、應(yīng)該處在何種位置,往往是別人做什么他就做什么,別人怎么做他也跟著怎么做,因此總是會覺得自己在團隊中是多余的,而且還常常不受歡迎,破壞整體的工作節(jié)奏和工作氛圍,無論做什么都存在一種違和感。這就是定位不清帶來的后果,你會在社會生活中迷失自己。

其實人生就像是演戲,每個人都想要演好一出戲,想辦法成為舞臺上最好的演員,那么怎樣做才能打造一個最好的自己,打造一個最好的演員呢?每個人都應(yīng)該找準自己所扮演的角色,都應(yīng)該清楚自己最適合演什么、最適合怎么去演。只有找到適合自己的戲路,演出才會精彩,我們也才能夠?qū)⒔巧莼睢R坏┠阌X得自己的演出生硬別扭,一旦你覺得自己和舞臺的節(jié)奏相脫節(jié),那么肯定是因為選錯了角色,選錯了戲路。

其實無論做什么,都要沉住氣,都要認真選擇最適合自己的事情去做,因為只有選擇那些最適合自己的東西,你才能夠?qū)⑦@些東西做到極致。每個人都擁有選擇的機會,但是最好的機會往往只有一次,所以每個人在做出選擇的時候,不要總是想著去做那些最能帶來成就感、最光鮮的事情,不要總是心浮氣躁地被那些“好項目”所引誘,那些“好”東西未必適合你,一個人選擇適合自己的東西,成功才更有保障。

社會就像是一張大拼圖,每個人都是這張拼圖中的一個部分,想要讓自己在社會中發(fā)揮最大的價值,那么就要懂得將自己安放在最適合的位置,這樣你才能成為整張拼圖中不可或缺的一環(huán),才會證明自己存在的價值。這就像唐僧師徒一樣,每個人都在做自己最應(yīng)該做也最擅長去做的事情,這樣才能形成一個有競爭力的團隊。如果唐僧去打妖怪,孫悟空去挑擔子,豬八戒來領(lǐng)導團隊,沙僧來當開心果,那么整個團隊也就不會獲得成功,他們中的每個人也會失去應(yīng)有的價值。

阿基米德說:“給我一個點,我就能夠撬動整個地球?!逼鋵?,很多時候成功并不像想象中的那么困難,我們需要找準一個點,找準一個能夠改變?nèi)松狞c,只要你了解自己最擅長什么,給自己一個準確的定位,然后堅持下去,那么你的能力、價值就會成倍地放大,你成功的機會也會不斷增加。

劉邦曾經(jīng)說過:“夫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鎮(zhèn)國家,撫百姓,給餉饋,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眾,戰(zhàn)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痹谶@里,劉邦將張良當成了謀士,然后讓蕭何管理后勤保障工作,對于韓信,劉邦讓他帶兵打仗,可見每個人都有了最合理的安排,而對于自己,劉邦的定位就是一個領(lǐng)導者,沒有多少實際的專業(yè)技能,但是領(lǐng)導和管理能力一流,所以他適合當一個好領(lǐng)導。

劉邦有一次和韓信談話,兩個人說到了帶兵打仗的事,劉邦突發(fā)奇想地問:“你覺得我可以帶兵多少?”韓信毫不客氣地說:“最多十萬。”劉邦聽了不是很高興,于是接著問:“那你呢?”韓信自信地回答說:“臣多多益善耳?!边@樣的話無疑會惹怒劉邦,但是韓信接著說:“主公是駕馭將軍的人才,不是駕馭士兵的,而將士們是專門訓練士兵的?!毖韵轮?,韓信雖然能夠帶兵,但是劉邦能夠帶將。

老子在道德經(jīng)中說:“善行,無轍跡;善言,無瑕謫;善數(shù),不用籌策;善閉,無關(guān)楗而不可開;善結(jié),無繩約而不可解。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無棄人;常善救物,故無棄物。是謂襲明。”意思就是說,善于行走的人不會留下任何痕跡;善于說話的人不會留下任何破綻;善于計算的人用不著任何工具;善于封閉的人不設(shè)機關(guān)也沒有人能打開;善于束縛的人看不到繩結(jié)卻沒有人能解脫。圣人一貫善于挽救人,就不存在沒有用的人,能夠最大限度地利用物力,就不會有廢物。這就叫做因循自然的智慧??梢妱罹褪悄菢哟笾谴蠡鄣娜?。

對于每個人而言,想要獲得成功,想要讓自己獲得更加精彩的人生,就不要盲目地做事,不要盲目地設(shè)定工作計劃,應(yīng)該先沉住氣,應(yīng)該先沉下心,慢慢分析自己,給自己一個最準確的定位,了解自己最應(yīng)該做些什么,了解自己最適合擔任怎樣的社會角色。俗話說“磨刀不誤砍柴工”,定位人生實際上就是磨刀的過程,定位找準了,也就意味著刀被磨快了,這樣一來工作的時候就能夠事半功倍,那么離成功也就能夠越來越接近。

按“鍵盤左鍵←”返回上一章   按“鍵盤右鍵→”進入下一章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