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dāng)前位置: 首頁 > 出版圖書 > 文學(xué)名著 >一首情詩一場愛 > 第53章 《題春綺遺像》——同生不同死,終身相思老
第53章 《題春綺遺像》——同生不同死,終身相思老
作者:北雪   |  字?jǐn)?shù):2215  |  更新時間:2017-08-02 14:37:44  |  分類:

文學(xué)名著

題春綺遺像

陳衡恪

人亡有此忽驚喜,兀兀對之呼不起。

嗟余只影系人間,如何同生不同死?

同死焉能兩相見,一雙白骨荒山里。

及我生時懸我睛,朝朝伴我摩書史。

漆棺幽閟是何物?心藏形貌差堪擬。

去年歡笑已成塵,今日夢魂生淚泚。

人雖然已故,不要因?yàn)檫€有遺像可以朝夕相對就感到驚喜、安慰,對著遺像終日相呼而不得一應(yīng),不過是更添悲愴。唏噓感嘆之余,只是自己一個人在人間煢煢孑立,為什么我們同生不能同死?不過同死的話亦是不得相見,唯留你我一雙白骨埋沒荒山而已。在我生的時候你就是我的眼睛,每天每夜伴我研讀經(jīng)史。那漆著深色的棺木幽閉在里面的是什么東西?與我心目中珍藏的形貌相去甚遠(yuǎn),不忍比較。曾經(jīng)的歡笑如今都化為了塵土,而夢魂中偶念舊事,亦不禁淚流滿面。到底要什么的愛才會讓人發(fā)出“嗟余只影系人間,如何同生不同死”的感慨和無奈?而她更是一個怎樣的女子,會讓一代才子陳衡恪牽掛至此?

陳衡恪與王春綺,這是離我們很近的一對恩愛情侶,這是讓我們很感動的一段愛情佳話。除了生與死,沒有什么能夠阻斷愛情,但是生與死卻也成全了最美的愛情,兩人雖是陰陽相隔,但是他思念她,這樣的思念跨越了生死的界限,在人間在地下絲絲扣扣,凄凄婉婉,無所不在無處不有。

這首《題春綺遺像》,是詩中的佳作,那么是陳衡恪的自身的才氣,還是汪春綺的魅力使然?也許兩者都有。

愛是一輩子的事,縱然所愛之人離開了,愛也不會離開,它與生死無關(guān)。

愛到最深處,拋卻生與死

痛失夫人范孝嫦,她,汪春綺走進(jìn)了大才子陳衡恪的生活,成了他續(xù)娶的夫人。

1909年,陳衡恪結(jié)束了八年的留學(xué)生活,從日本歸國,汪春綺便跟隨他到南通生活。他們把家安在通明宮古剎邊,頗是幽靜別致。南通靠近上海,與江蘇也只是一江之隔,交通方便,文人墨客薈萃,他們便在自己家中吟詩會友,或者出門去看畫、談藝,過著人人艷羨的神仙眷侶般的生活。

陳衡恪是個畫癡,他的花卉得吳昌碩親授,擅長梅、蘭、竹、菊等,加上他悟性很好,無論繪畫、篆刻,皆能領(lǐng)會要旨,即使是臨摹作品也能做到“畫吾自畫”。而她出生書香門第,自幼就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也“雅好藝事,妍潔成軌”,不過,在嫁給陳衡恪之前她只是一個受過教育的善于刺繡的大家閨秀,并不善于吟詩作畫,在與陳衡恪的恩愛生活中,她的詩詞精進(jìn)不少,也成了一代才女,受到人們的喜愛。他們在家中時常習(xí)藝論畫,切磋畫理,兩人志趣相投,琴瑟和諧。她好梅,對梅花情有獨(dú)鐘,且畫的梅花頗有情致,深得陳衡恪的欣賞和贊賞,在他的心中有這么一個妻子,是三生的福氣,倍感驕傲,與她恩愛有加,她的梅花在當(dāng)時的藝壇也成了一段佳話。

1913年的春天,陳衡恪被長沙第一師范學(xué)校招聘,一家人由南通遷往長沙。但父輩們在這座城市所遭受的厄運(yùn)時常能觸痛他們的心靈。陳衡恪的祖父和父親是在這里遭革職的,汪春綺的父親曾經(jīng)任長沙知府,在一九一零年時因“湘民肇亂”受到降三級留用的處分。所幸在這座悲情的城市,他們不用待得太久,不久,陳衡恪接到教育部的聘書,是年秋天,舉家遷往北京。

剛到北京時,陳衡恪全家人寄寓在楊儀賓胡同汪春綺大哥汪榮寶的寓所。那時她的弟弟汪旭初也到了北京,一家人團(tuán)聚,說不出的喜慶和高興??商於始t顏,老天見不得人間團(tuán)聚幸福,見不得人間太過恩愛,僅僅過了一個多月,她發(fā)斑疹,年僅三十一歲便香消云散,留下陳衡恪在人間傷心悲痛,煢煢孑立,以詩悼念。

本是天作之合的恩愛夫妻,卻要陰陽相隔,陳衡恪和汪春綺,讓后世的我們何其感慨悲傷。

汪春綺啊,不過三十一歲便離開了人世,她是不幸的,無福消受這人間的摯愛,無緣這琴瑟和諧、情投意合的恩愛生活,但是她又是幸運(yùn)、幸福的。

她雖是“英年早逝”,但能夠遇到陳衡恪想必也是知足了。如若她嫁的那個人不是陳衡恪,而是隨便什么其他的平庸男子,工于刺繡的她這一生也便只能在刺繡中平庸地度過,不再有什么藝壇佳話,不再有她的詞作傳世,不再有她的名留青史,更不再有與陳衡恪的真摯愛情及他的一往情深。所以,她是幸運(yùn)、幸福的。

魯迅與陳衡恪雖是同學(xué),又同日同船赴日本留學(xué),后來又在北京教育部重逢。可在《魯迅日記》中第一次出現(xiàn)陳衡恪的記載卻是因汪春綺的猝然病逝:“甲寅(1914)正月十三日,得陳師曾室汪訃,與許季上、錢稻孫合制一挽送之,人出一元四角。”可見這于陳衡恪是一次怎樣的打擊。汪春綺猝逝,陳衡恪肝腸寸斷,有《悼亡詩》一首云:

問爾魂歸何有鄉(xiāng),殘年孑影感臨觴。事同飲鴆銷膏盡,夢付馳句積恨長。篋有殘煤纏粉淚,壁留遺掛掩虛堂。素衣化緇誠何意,獨(dú)對京塵苦月黃。

痛失愛人,這樣的疼痛又怎是一言兩語所能說明,讀著陳衡恪感人肺腑的沉痛的悼亡詩,也許我們更應(yīng)該明白:

要把愛進(jìn)行到底,哪怕所愛的那個人已煙消云散,陰陽相隔。要在自己的心中、在生活中給他/她留一個位置,哪怕這個位置很不起眼,很不明顯。那一夜,他悲痛地收起她的相片,她的信件,她的日記,她所有所有的一切,明天這房子里即將迎來新的女主人。他想到這里,更是淚如雨下。他拿出一個精致的小盒子,把這些東西全都放進(jìn)去,并放在一個隱秘的地方,就像把她放在內(nèi)心隱秘的一角一樣。他知道今后的日子他定然會想念她,也只能在想念之余借著這些東西偷偷地睹物思人。

確實(shí),曾經(jīng)相愛過、共同生活過的人,怎么能輕易就忘記、放下,哪怕是下定決心要重新生活了。人世間沒有幾個人能做到如此的決裂和絕情,那么,只能把他/她默默地放置心一角,把所有關(guān)于他/她的東西收拾起來,小心翼翼地珍藏好,從而不影響自己對過往的懷念,更不影響眼前的生活。

按“鍵盤左鍵←”返回上一章   按“鍵盤右鍵→”進(jìn)入下一章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