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人世間,有些事情是不能重新開始的,一旦失去,就難以再擁有;一旦破碎,就難以黏合。就像“打翻的牛奶”,又如“難圓的破鏡”。既然都已經(jīng)回不去了,為何不把心放寬些,坦然地舍棄,淡然地接受現(xiàn)實呢?
孫先生的兒子做作業(yè)的時候不專心,手里不停地擺弄臺燈旁的陶瓷存錢罐。突然,他一不小心,手中的存錢罐掉到地上摔碎了。孩子看見心愛的存錢罐摔碎了,摟著破碎的存錢罐,傷心地哭了起來。
沒過幾分鐘,他停止了哭泣,而是在那里清點存錢罐里的硬幣。只見他一邊數(shù),一邊開心地笑,神情特別專注,叫人不忍心打攪。一分鐘……兩分鐘……他還在數(shù),他的表情是那么滿足,又是那么平靜。
兒子的舉動不由得引發(fā)了孫先生的深思,讓他突然有一種羞愧感。記得那是一年前,愛好收藏古董的他幾近于癡狂,每次把玩古董時都十分小心。有一次,家里來了一個朋友,朋友也非常喜歡收藏,因此,孫先生把自己的收藏品給朋友欣賞和把玩,可是朋友不小心,把他的藏品摔碎了。為此,他傷心了大半年,對那位朋友也心懷怨恨。
直到有一天,他意識到:破碎的藏品是不可能復原的,與其抱殘守缺空生恨,不如把心放寬結善緣。于是,他選擇原諒那位朋友,也選擇舍棄那個破碎的藏品,而且從那以后,他不再那么癡迷于藏品,他覺得應該癡迷于快樂才對,就這樣,他慢慢找回了迷失已久的快樂。
破碎了,又怎樣?只要有一顆舍得之心,一樣可以欣賞破碎的美麗。失去了,又怎樣?只要有一顆淡然之心,失去的風景也可以成為美好的回憶。相反,為破碎的東西哀傷,為失去的東西懊悔,除了勞心傷神,分散精力,沒有一丁點好處。
生活中,對于某些已經(jīng)失去的重要東西,我們往往會在心理上投下陰影。究其原因,不過是因為舍不得,因為舍不得,所以才會不斷沉湎于不復存在的東西上。事實上,與其抱殘守缺,不如斷然舍棄;與其為失去而懊惱,不如快樂地面對現(xiàn)實。
俄國詩人普希金曾在一首詩中寫道:“一切都是暫時的,一切都會消逝;讓失去的變?yōu)榭蓯邸!笔堑模サ牟灰欢〞屇銥橹畱n傷,你完全可以讓失去的成為一種美麗;失去的不一定是損失,有可能是另一種收獲。只要你抱著達觀的心態(tài)去生活,殘碎的也是美麗的,失去的也是可愛的。
譬如,當你愛上一個不愛你的人時,你的世界就萎縮在你對她的感情上。她的一舉手、一投足,都能把你的注意力吸引過去,他的一笑一憂,都能成為你快樂或失落的源泉?;蛟S你明知道她不屬于你,但你卻舍不得放手,硬撐著去強求。也許是處于盲目自信,也許是相信精誠所至、金石為開,于是你不斷地追求,卻遭來不斷的拒絕,你因此變得不快樂。
其實,與其這般抱殘守缺,不如把心放寬,試著站遠一點去欣賞,也許你會發(fā)現(xiàn):喜歡不一定要得到,就像周敦頤的愛蓮說中說的:“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靜靜地欣賞也是一種快樂;你迷戀的東西不一定真的就美麗,距離也許會讓你變得清醒,讓你不再迷醉。這就是生活,它有時候會逼迫你,讓你不得不放手,不得不向現(xiàn)實妥協(xié),不得不放走所謂的“機遇”,因此,你必須學會放棄。
與其抱殘守缺,不如把心放寬,讓自己多一些忍耐,多一些淡定。這一點在體育運動員身上有非常典型的體現(xiàn)。比如,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男子110米跨欄預賽中,劉翔由于右腳跟腱傷復發(fā),果斷選擇了退出比賽。盡管他的退賽招來了很多國人的不滿,但作為一名運動員,在身體狀態(tài)不好時,如果硬撐著去比賽,也是難以取得理想結果的,與其讓自己忍受傷病的痛苦,不如選擇退賽,選擇休息和療傷,待傷好之后全力去比賽。這種做法是對自己負責,也是對那些充滿期待的觀眾負責。
然而,放棄并非易事,那是需要很大勇氣的。就如劉翔放棄比賽,面對的是千千萬萬觀眾的憤怒和不滿;但是放棄又是明智的,因為放棄之后,才能重新投入新生活,才能獲得新的轉機。很多人正是缺少了放棄的智慧,他們寧愿抱殘守缺,寧愿倔強硬撐,可是結果呢?除贏得一個“莽夫”的綽號外,還能沾上“智者”的美譽嗎?
大千世界,舍與得總是相伴相隨的。人的一生,就是一個充滿舍與得的矛盾體。當你懂得了“舍”的真意時,你就能理解“失之東隅,收之桑榆”的奧妙。當你懂得了“舍”的真意時,你的內心就會與世界一樣博大?!吧帷笔且环N睿智,可以放飛心靈,可以還原本性,可以讓你真正安心地享受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