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作者:共青團中央網(wǎng)絡影視中心主編   |  字數(shù):4902  |  更新時間:2015-09-10 13:09:31  |  分類:

兒童教育

郭躬依法訓誡皇帝

名言

智術(shù)之士,必遠見而明察,不明察不能燭私;能法之士,必強毅而勁直,不勁直不能矯奸。

——韓非子·孤憤

故事

郭躬是東漢時期的大學者。他精通法律,皇帝遇到一些很難決斷的疑難案件,也常常征詢他的意見。

一次,在東漢京都洛陽附近的一個小縣城里,有兄弟二人合伙殺了人。按照法律,主犯應判死刑,從犯可以從輕發(fā)落。但兄弟二人中究竟哪個是主犯?哪個是從犯?縣官、州官都審不清,只好把案子奏報漢章帝裁定。

漢章帝看了奏本,想了一想,就笑著說:“這個案子很容易判。因為弟弟犯罪,也是由于哥哥管教不嚴造成的。哥哥當然是主犯,就把哥哥處以死刑吧?!闭f罷,就讓宦官孫余向滿朝文武大臣傳達旨意。

這孫余是剛剛擔任傳旨工作的。當時,他的心情有些緊張,也沒有完全聽懂皇帝講話的意思,不知怎么搞的,就鬼使神差地傳旨說:“兄弟二人都處以死刑?!?/p>

孫余的話音剛落,有個大臣就出班啟奏:“孫余膽大妄為,假傳圣旨,應該按律處斬。”

孫余真的該殺嗎?漢章帝拿不定主意,就征求郭躬的意見。

郭躬回答說:“法律明文規(guī)定,犯罪有故意和過失的區(qū)別。故意犯罪從重判刑,過失犯罪是應該從輕的?,F(xiàn)在孫余傳達錯了您的旨意,顯然只是個過失,所以按照法律處些罰金就可以了?!?/p>

漢章帝說:“你說的是有道理。不過孫余和那兄弟倆是同一個縣里的老鄉(xiāng),會不會是他們之間有舊怨,現(xiàn)在要乘機報復呢?”

郭躬很嚴肅地回答:“您是一國之主,治理國家可不要憑自己的主觀想象節(jié)外生枝;也千萬不能憑自己一時的喜怒改變法律。做國君的要光明正大,也不要輕易懷疑別人在耍詭計。這樣才能建立互信,做到依法治天下?!?/p>

漢章帝覺得郭躬講得很有道理,就按過失犯罪處理了孫余錯傳旨意的事件。

解讀

法律是國家制定或認可的,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具有普遍約束力的社會規(guī)范。因此,它對這個國家內(nèi)的所有人都是有約束力的,上至君王,下至普通百姓,都要遵守法律,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nèi)行事,任何人都不能凌駕于法律之上。

李通秉公辦案不徇私

名言

為政者,不賞私勞,不罰私怨。

——左傳

故事

李通,字文達,小字萬億,江夏平春(今河南信陽西北)人。東漢末年,與人起兵于朗陵(今河南確山縣)。漢獻帝建安初年,李通率部到許昌歸附曹操,因作戰(zhàn)有功被封為建功侯,并做汝南郡陽安都尉,執(zhí)掌一郡的軍事大權(quán)。

李通對自己要求十分嚴格,從不居功自傲,辦事公正,不徇私枉法,受到百姓的愛戴。

有一天,李通聽說妻子的伯父在汝南郡所轄的朗陵縣犯了法,剛正不阿的朗陵縣令趙儼為了嚴肅國法,不因罪犯是自己頂頭上司的親戚而加以寬容,而是公事公辦,立即把罪犯抓了起來,并依法判了死刑。

李通正在為趙儼為民除害高興時,他的妻子哭哭啼啼來找李通,苦苦哀求李通想辦法營救她的伯父。李通不肯答應,她勸道:“逮捕判刑的權(quán)力雖在縣里,但生殺大權(quán)卻由郡里掌握。只要你說句話,不予批準,伯父就不會被殺掉。你就救救他吧?!逼拮诱f著,聲淚俱下。

不管妻子怎樣哭求,李通一點也不動心,說什么也不答應。他嚴肅地勸妻子說:“我正和曹丞相打天下,怎能以私廢公呢?你伯父犯了法,理應依法處死。我身為一郡都尉,必須秉公辦事、公平執(zhí)法、為國盡力,不能置國法于不顧!不管你怎么說,我絕不會干徇私枉法的事!”

不久,李通妻子的伯父按趙儼的判決,依法斬首了。

李通不僅沒有怨恨趙儼,反而十分敬佩他,夸他忠于職守,執(zhí)法不阿,說他是做大事的人。后來,李通還請趙儼喝酒,和他交了朋友。

曹操見李通為人耿直,大公無私,十分器重他,不久便提升他為汝南太守,改封都亭侯。

趙儼是潁川郡陽翟(今河南禹州)人,投奔曹操之后初任朗陵縣令,后因精明強干,執(zhí)法如山,歷任都督護軍、侍中、駙馬都尉、河東太守、典農(nóng)中郎將、度支中郎將、尚書等要職,后封關(guān)內(nèi)侯、宜土亭侯。

趙儼剛正不阿,辦案公正,李通因此大力支持他。兩人大公無私的精神為世人所贊揚,其故事一直流傳至今。

解讀

公生明,偏生暗。只有做到了公正,不偏私,才能做到一視同仁,秉公處理。反之,如果辦案徇私情,為個別人謀利,就失去了公正性。

胡建正軍法先斬后奏

名言

邪正者治亂之本,賞罰者治亂之具。

——林逋

故事

胡建,字子孟,西漢河東(今晉南地區(qū))人。他是漢武帝時期的一位下級官吏,先后任過守軍正丞和縣令。但他敢于同不法勢力斗爭,剛正不阿,在當時很有名聲,受到后人的尊崇。

漢武帝天漢年間,胡建在禁衛(wèi)軍中擔任代理守軍正丞。西漢禁衛(wèi)軍分為南軍和北軍兩部分,每軍都專門設(shè)置主管軍法的官員,稱為守軍正。所謂守軍正丞,即為其下屬官吏。胡建由于職位低下,自己又很貧窮,只能與步卒一同起居。但他關(guān)心愛護周圍兵士,得到士卒的真誠擁護,從而使他的命令在步卒中能夠得到絕對貫徹執(zhí)行。

對于違反軍紀軍規(guī)的行為,不論任何人,他都能毫不容情地予以堅決反對打擊,做到秉公執(zhí)法。當時的監(jiān)軍御史為牟取私利,私自派人將北軍軍營的垣墻打通,與社會上做買賣。這顯然違反軍紀,而且這樣做,勢必渙散軍心,瓦解斗志,會把軍隊搞成一盤散沙。但這種事情又構(gòu)不成犯法,法律是不能制裁他的。胡建慮及這些情況,決定實行先斬后奏的方法,將監(jiān)軍御史處置,以整肅軍紀,然后再報告皇帝。他選擇了一個校武選士的日子,驅(qū)使隨行步卒登入將領(lǐng)就坐的選士臺上,將監(jiān)軍御吏當場拉出,斬首示眾,然后當眾宣布了斬殺監(jiān)軍御史的理由,使全軍震動。他的這一行動,得到漢武帝的高度贊賞,特下詔書,表彰他的舉動。胡建亦因此而知名。

漢昭帝初年,胡建當上了渭城縣的縣令。渭城縣在京師長安附近,皇親國戚、達官顯貴常常出入于此,顯然,渭城縣是個難以管理的地方。胡建不怕皇親國戚的凌迫,也不顧權(quán)貴的威脅,敢于“以下犯上”,保護普通百姓的利益。當時,昭帝初立,上官桀與霍光同時受命輔政?;屎鬄樯瞎勹畹膶O女,其父上官安與昭帝姐姐的情夫互相勾結(jié),經(jīng)常干些不法的事情。因為京兆尹樊福對他們的不法行為常有鉗制,他們將樊福視為眼中釘,收買刺客將樊福殺害,而把刺客隱藏于昭帝姐姐的住宅中。昭帝姐姐的食邑地在渭域,胡建就派士卒包圍了她的住宅,搜捕刺客。昭帝的姐姐依仗權(quán)勢,不但不交出刺客,還唆使她的情夫和外祖父率領(lǐng)家奴武力驅(qū)散了胡建派去的士兵。事后,昭帝的姐姐還反咬一口,惡人先告狀,說胡建派巡城之人傷殺了她的家奴。由于霍光對胡建暗中保護,才使昭帝姐姐的惡狀沒有告成,但是他們并不甘心就此罷休。后來乘霍光有病休假之機,上官桀下令逮捕胡建,胡建得知這一消息后,遂憤懣而自殺。當時,京城附近官吏百姓都為胡建的冤屈鳴不平,特地為他立祠,表示對他的懷念和對惡人的抗議。

解讀

作為一名下級官吏,胡建的名字能夠留在史冊上,說明他的事跡、他的精神被人們所看重。從漢書對他事跡的簡略記述中,可以窺見他一生的行為,盡管他被權(quán)勢所逼,含恨而死,但他的精神卻永遠不滅。

周亞夫軍中不迎駕

名言

執(zhí)法而不求情,盡心而不求名。

——蘇洵

故事

漢文帝后元六年(公元前158年),雄踞北方的匈奴大舉進犯漢朝邊境。一時間漢邊境烽火將燃。

面對萬分緊急的軍情,漢文帝采納眾文武大臣的建議,在長安附近的灞上、棘門和細柳三處部署重兵,設(shè)置軍營,互為犄角,守衛(wèi)都城。朝中大將周亞夫擔任了細柳營的鎮(zhèn)守將軍。

為了視察防務和鼓舞士氣,漢文帝決定親自到各個軍營走一走,和將士們見見面。

這天風和日麗,漢文帝帶著隨從人員出發(fā)了。他們到達灞上和棘門這兩個軍營時,鎮(zhèn)守將軍和屬下將校都在營門外迎候。漢文帝一到,立即營門大開,鼓樂齊鳴,士兵歡躍,熱鬧的場面像過節(jié)一樣。漢文帝和隨從們進了營門后,仍然騎馬疾馳,直奔將軍帳前。臨走時將校們又送出營門很遠很遠。

可是漢文帝一行來到周亞夫統(tǒng)轄的細柳營時,卻見營門緊閉。守營將士全副武裝,完全是準備戰(zhàn)斗的樣子。

看見這種情景,漢文帝的隨從們很不高興。他們在營前高聲叫喊:“皇帝來到了,你們還不趕快打開營門接駕!”

只聽把守營門的將士說:“將軍沒有下命令,誰也不敢打開營門!”

隨從人員把這些話如實地報告了漢文帝。漢文帝聽后,遂讓人持節(jié)傳達他的圣旨:“我今天來軍營視察和勞軍,請周亞夫?qū)④妭髁畲蜷_營門?!?/p>

周亞夫聞旨,才下達了打開營門的命令。不過,他又讓把守營門的將士傳話:“軍中有規(guī)定,進門要下馬,軍營內(nèi)不得騎馬快跑。”

遵照軍中規(guī)定,漢文帝一行進了營門后就下馬徒步緩進。走到將軍帳前時,只見周亞夫身穿盔甲,威風凜凜地前來迎接。他對漢文帝拱拱手,作了個揖,就說:“我軍務在身,不便下跪,只能以軍禮相見,請皇上諒解?!睗h文帝微笑著點頭表示贊同。

在周亞夫的陪同下,漢文帝巡視了細柳營,慰勞了營中將士。臨走時,營中將士各守其位,沒有任何歡送的場面。

漢文帝一行走出營門后,隨行人員就議論紛紛。有些人認為,周亞夫這么做是對皇上的大不敬,應該教訓教訓才行。但是漢文帝卻對周亞夫贊不絕口。他說:“軍營中就應該只聽從將軍的命令,時刻處于戒備狀態(tài)。周亞夫這么做表現(xiàn)出他是個真正的將才。灞上和棘門的歡迎場面和兒戲一般,試想如果剛才匈奴的飛騎突然而至,那些大開營門的將士恐怕就只能當俘虜了?!贝蠹衣犃诉@番話,都覺得漢文帝說得很對。

不久,周亞夫就統(tǒng)率漢朝大軍,經(jīng)過激烈戰(zhàn)斗,把匈奴趕到了長城之外。為了獎勵周亞夫嚴于治軍的作風,漢文帝晉升他為負責保衛(wèi)長安六座城門的軍事長官。

解讀

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這看似對君不敬,實際上卻是對君、對國、對軍隊高度負責的體現(xiàn)。只有一心為公的人才會有這種負責的行為。

曹操依法嚴懲自己

名言

奉法者強,則國強;奉法者弱,則國弱。

——韓非子

故事

魏武帝曹操,字孟德,沛國譙郡(今安徽亳州)人,是東漢末年杰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詩人。曹操有著極強的軍事才能,消滅了眾多割據(jù)勢力,統(tǒng)一了中國北方大部分區(qū)域,并實行一系列政策恢復經(jīng)濟生產(chǎn)和社會秩序,奠定了曹魏立國的基礎(chǔ)。

東漢靈帝熹平三年(公元174年),曹操就任洛陽北部尉,入仕途后即與祖輩所從屬的宦官集團針鋒相對。董卓在朝專權(quán),曹操拒絕他的拉攏,聚兵五千與各地豪強一樣擁兵割據(jù)。后來勢力逐漸壯大,他逼迫漢獻帝遷都許,挾天子以令諸侯,自任大將軍,總攬軍政。

曹操身為丞相,看到自己手下有些士兵不懂得愛護莊稼,常有人在莊稼地里亂跑,踩壞莊稼,很生氣,因此他下了一道極其嚴厲的命令:全軍將士,一律不得踐踏莊稼,違令者斬!將士們都知道曹操一向軍令如山,令出必行,令禁必止,決不姑息寬容。所以此令一下,將士們小心謹慎,唯恐犯了軍紀。將士們操練、行軍經(jīng)過莊稼地旁邊的時候,總是小心翼翼地通過。有時,將士們看到路旁有倒伏的莊稼,還會過去把它扶起來??墒怯幸淮?,曹操率領(lǐng)士兵們?nèi)ゴ蛘獭D菚r候正好是小麥快成熟的季節(jié)。曹操騎在馬上,望著一望無際的金黃色的麥浪,心里十分高興。正當曹操騎在馬上邊走邊想問題的時候,突然“撲刺刺”的一聲,從路旁的草叢里竄出幾只斑鳩,從曹操的馬前飛過。馬被這突如其來的情況嚇驚了,嘶叫著狂奔起來,跑進了附近的麥子地。等到曹操使勁勒住了驚馬,地里的麥子已經(jīng)被踩倒了一大片。看到眼前的情景,曹操把執(zhí)法官叫了來,十分認真地對他說:“今天,我的馬踩壞了麥田,違犯了軍紀,請你按照軍法給我治罪吧!”聽了曹操的話,執(zhí)法官犯了難。按照曹操制定的軍紀,踩壞了莊稼,是要治死罪的??墒?,曹操是主帥,軍紀也是他制定的,怎么能治他的罪呢?但是曹操執(zhí)意要領(lǐng)罪,眾將官紛紛上前哀求,請曹操不要處罰自己。曹操見大家求情,沉思了一會說:“我是主帥,治死罪是不適宜。不過,不治死罪,也要治罪,那就用我的頭發(fā)來代替我的首級吧!”說完他拔出了寶劍,割下了自己的一把頭發(fā)。

在古代,頭發(fā)對于人來說十分重要。孝經(jīng)上說:“身體發(fā)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币馑季褪牵喝说纳眢w四肢、毛發(fā)皮膚,都是父母賦予的,不敢予以損毀傷殘,這是孝的開始。在現(xiàn)在看來割點頭發(fā)不是什么了不得的事情,但古代人的觀念中,自己身上的一切都是不可拋棄的。所以,曹操割發(fā)代首在當時是十分嚴重的處罰。

解讀

曹操作為一代梟雄,雄才大略,傲視群雄,但他在自己制定的命令前,一視同仁,自己違反了命令,也割頭發(fā)嚴懲自己,為后人樹立了依法辦事的好典范。

按“鍵盤左鍵←”返回上一章   按“鍵盤右鍵→”進入下一章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捧场月票推荐票
账户余额 ? 个天下币
  • 100 纵横币

    抽月票
  • 500 纵横币

    1 张月票
  • 5000 纵横币

    10+1 张月票
  • 10,000 纵横币

    20+2 张月票
  • 100,000 纵横币

    200+20 张月票
  • 1,000,000 纵横币

    2000+200 张月票

本次打赏100纵横币,随机抽取1张月票

确定捧场
目前剩余月票 ?
  • 1 张月票
  • 剩余全部月票
  • 自定义
目前剩余推荐票 ?
  • 1 张推荐票
  • 剩余全部推荐票
  • 自定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