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作者:共青團中央網(wǎng)絡影視中心主編   |  字數(shù):5411  |  更新時間:2015-08-09 15:21:24  |  分類:

愛國教育

不走尋常路的郭翻和楊軻

名言

忠信廉潔,立身之本,非釣名之具也。

——宋代·林逋

故事

東晉王朝政治黑暗,許多有識之士不肯與統(tǒng)治者合作,只好在鄉(xiāng)間隱居下來,成為當時的一股潮流。這些隱士用行動來表明自己對社會現(xiàn)實的失望,他們隱居的真實目的還是為了保全自己,這是他們對黑暗社會的一種消極反抗。

郭翻,字長翔,武昌人。他的伯父郭訥擔任過廣州刺史,父親郭察擔任過安城太守。郭翻出身在這種家庭里,按說求得一官半職并不是什么難事,但他少年時期就有很高尚的情操和志氣,雖然州郡長官有意提拔他,但他還是謝絕了舉薦,放棄了成為孝廉的機會。后來他搬到臨川,不和官場上的人來往,只以釣魚打獵作為生活中的樂趣。

郭翻生活比較貧困,也沒有正當?shù)穆殬I(yè),只靠開墾荒地種植為生。他每次開墾荒地之前,都會在那塊地上插上標志說明,一年之后沒有人來認明那塊土地的話,他才開墾耕種。有一次,他開墾了一塊荒地,等到種下的稻子快成熟時,一個人跑來說那塊地是他的,郭翻沒有和他爭辯,就把快成熟的稻子給了他。縣令聽說這件事后斥責了那個人,把稻子還給了郭翻,郭翻卻沒有接受。他曾經(jīng)有一次乘車外出打獵,走到離家一百多里的地方,在路上碰到一個生病的人,于是把車送給了那個人,自己走回了家。他釣到的魚和打到的野獸,如果有人要向他買的話,他就干脆把那些東西送給人家,自己一文錢都不要,也不告訴他自己的姓名。因為這些事,當?shù)氐睦习傩斩己芫粗厮?/p>

后來,他和翟湯一起被庾亮舉薦,朝廷征召他為博士,但他沒有去就任。他坐著小船暫時回到家鄉(xiāng)給父母上墳,安西將軍庾翼以皇帝舅舅的身份去拜訪他,想勉強讓他出來做官。郭翻說:“人的性格各有各的不同,這不是可以勉強的。”庾翼因為郭翻的船又窄又小,想讓他搬到自己的大船上去。郭翻回答說:“您不用因為我的船鄙陋微賤而親自光臨它,它本來就是山野之人乘坐的船啊?!扁滓碛谑菑澲@進了小船里,在里面和郭翻談了整整一天后才離開。

郭翻有一次不小心將一把刀掉進了水里,一個過路人幫助他把刀撈了起來,郭翻就把那刀送給了過路人。那個人不要,堅決推辭,郭翻說:“如果剛才你不把它撈起來的話,我怎么還能夠得到它呢?”過路人說:“我如果要了那把刀的話,就會被天地鬼神所責備!”郭翻知道他一定不會收下那把刀的,干脆把那刀又扔進了水里。過路人覺得很遺憾,又跳進水里把刀撈了起來。郭翻為了不違背他的好意,就把刀收下了,但是給了那個人十倍于刀的錢作為報酬。郭翻廉潔,不愿隨便受人恩惠的事還很多。

楊軻是天水人,年輕的時候喜歡研究周易,成年后沒有結婚,他的學問很高深,有好幾百個學生。他經(jīng)常吃很粗糙的食物,喝冷水,穿粗布衣服和破麻布袍子,別人都不能忍受這樣的待遇,但楊軻卻悠然自得。他和那些不了解他或者行為怪癖的人從不來往,即使是他的學生,如果不是很有成就的弟子的話,也不和他說話。楊軻想傳授什么東西的時候,一定是旁邊沒有別人,才會教給他的入室弟子,然后讓他們一個個互相教授。

劉曜篡位后,征召楊軻為太常,楊軻推辭掉了,沒有前去應征。劉曜出于對他的尊敬而沒有強迫他,楊軻隨后去隴山隱居起來。劉曜后來被石勒俘虜,秦地的人都向東遷移,楊軻卻留在了長安。石勒登基為帝后,特意準備了征召隱士用的禮物和車馬,派人前去召他出來做官,他借口有病推辭掉了。派去的使者強迫他出山,他沒有辦法,只好上了車。見到石勒后,楊軻也不向石勒行禮,石勒對他說話,他也不搭理石勒。石勒下令把他安置在永昌的官府里面。相關部門的官員因為楊軻很傲慢,請求上司按“大不敬”的罪名處罰他,石勒沒有同意,下令說楊軻想做什么就讓他做什么。

楊軻住在永昌的時候,石勒每次送東西給他,他都會口授一封感謝信,讓學生記下來送給石勒表示感謝,信的文辭非常優(yōu)美,看過的人都很佩服他的文學造詣。石勒想試探出他的真正興趣,于是秘密命令美女半夜的時候跑去勾引他,但是楊軻絲毫沒有被打動,表情非常嚴肅,根本就不理睬美女。石勒又派人把他的學生全部趕走,讓強壯的武士穿上盔甲拿著刀對著他,還把他的衣服都偷走了。楊軻看著他們,并不說話,也沒有害怕的神情。楊軻常常睡在泥土壘成的床上,身上蓋著布被子,赤身裸體地睡在里面,下面也沒有墊棉絮。茍鋪是一個很好奇的人,有一次去楊軻那里和他談論經(jīng)書的問題,楊軻閉著眼睛不回答,茍鋪就把楊軻的被子掀開了,結果楊軻的裸體全部露了出來。茍鋪狠狠地嘲笑了楊軻一番,但楊軻的神情很安詳,絲毫沒有生氣和驚訝的表情。當時的人都認為沒人能估量楊軻學問的高低深淺。

后來,楊軻上書石勒訴說自己的思鄉(xiāng)之情,請求讓他回到故鄉(xiāng)去。石勒派人用很舒適的、用蒲草包著車輪的車子送他回去,免除了當?shù)厥畱艮r民的租稅,讓他們負責供應楊軻的日常生活用品。楊軻回到秦州后,仍然沒有停止收徒弟。后來,秦州人向西逃到?jīng)鲋?,楊軻的學生們用牛車載著他跑,被當?shù)厥匦l(wèi)的軍隊追上了,將他們全部抓起來,最后都殺害了。

解讀

郭翻和楊軻品行高潔,他們的行為受到當時人們的贊揚,成為當時的道德典范,為端正社會風氣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是普通而具有代表性的隱士。

清官何遠

名言

惟廉者能約己而愛人,貪者必瘦人以肥己。

——明史·循吏傳

故事

梁武帝喜歡包庇縱容親戚和士族,所以梁朝上下貪污腐敗成風。不過,梁朝也不是沒有清省的,而且正因為當時是一個鼓勵貪污腐敗的時代,何遠這樣的人能在這種惡劣的環(huán)境下保持自己的操守就顯得更加可貴了。

何遠是東海人,他曾擔任過江夏王的侍郎,轉任奉朝請。蕭寶卷統(tǒng)治時期,何遠參加了擁立江夏王謀反的事情,失敗后他逃到長沙王那里避難,長沙王將他藏了起來。后來,他又求得桂陽王的保護,結果泄密,官兵前來捉拿,何遠翻墻跑掉了,而桂陽王卻落入官兵之手被殺害了。何遠本來打算迎接蕭衍的軍隊,但沒有成功,他只好投降了北魏。到了北魏后,他勸壽陽刺史王肅和他一同起義,逃回南方,但王肅沒有聽他的話。他又建議迎接蕭衍,王肅派人把他護送到蕭衍那里。從此,他跟隨蕭衍南征北戰(zhàn),蕭衍即位后,何遠也受到了封賞。

何遠本來是個風流瀟灑的人,任俠好義,但做了武昌太守后,他卻改變了原來的喜好,成為一個盡忠職守的人。他一改原來四處交往游玩的喜好,親朋好友們送他的禮物也一律不接受。武昌人習慣喝長江水,夏季,何遠嫌長江水太熱,經(jīng)?;ㄥX買老百姓井里面的涼水喝,如果有人不收錢,他就把水退掉,別的事情也是一樣。他的車馬和服飾特別簡陋,用的器物連銅和漆器都沒有。江南地方出產水產品,而且很便宜,他每頓飯卻不過吃幾片干魚下飯。但是何遠的態(tài)度很嚴厲,官吏和百姓經(jīng)常因為小事而被他鞭打,后來被人告了狀,在廷尉那里受審,被彈劾了幾十條罪狀。他一直沒有招供,最后還是以私藏違禁物品罪被除了名。

不久,何遠被任用為鎮(zhèn)南將軍和武康令。他更加堅持操守,廢除了當?shù)氐倪^分祭祀,并且以身作則,百姓紛紛稱贊。太守王彬到地方來視察,各個縣都用盛宴款待,到武康后,何遠只給他準備了干糧和清水。王彬走時,何遠送他出縣境,臨別時送上一斗酒和一只鵝。王彬開玩笑說:“你的禮物超過了東晉時期的陸納,恐怕會被古人恥笑吧?”梁武帝聽說了何遠的才干,把他升任為宣城太守。從縣令一下子升到京城附近大郡的太守,這是南朝從來沒有的事。宣城受過盜賊的搶掠,何遠細心治理,很快恢復了治安。一年后,他調任為始興內史,當時蕭淵朗出任桂州刺史,一路上到處搶劫,但進入始興境內的時候反而秋毫無犯,可見何遠的威名之盛。

何遠當官的時候,喜歡開辟街巷,修整房屋,小到百姓的房子,大到城墻壕溝之類,他都像經(jīng)營自己的家業(yè)一樣整治。他自己應得的錢都一概不要,到年底的時候,找出最窮的百姓,把那些錢作為他們的稅款交上去,而且長期堅持了下去。但是何遠也有缺點,他處理政事和案件過于武斷,老百姓都不敢提意見,只是心里畏懼而感到遺憾。何遠到一個地方上任,當?shù)氐陌傩站蜁园l(fā)地為他建造生祠。梁武帝經(jīng)常下詔表揚他,認為即使是古代的賢明太守也無法超越他。何遠處理政務的時候,對地方豪強很苛刻,對貧窮百姓卻像自家人一樣,所以豪強特別害怕他。

后來,何遠被起用為征西將軍諮議參軍,中撫將軍司馬。在他52歲那年去世了,梁武帝為了表彰他的清廉和忠誠,給他優(yōu)厚的贈官和賞賜。

解讀

何遠為人耿直清廉,從來不徇私情,不讓別人拜訪他,也不拜訪別人。他給別人寫信時,不管對方的身份如何,所用的稱呼和禮節(jié)都一樣,與人交往從不低聲下氣,所以那些庸俗的士子都很討厭他。何遠的清廉公正在當時確實是天下第一的,他先后出任了幾任太守,見到許多可以貪污的東西,但他始終沒有改變自己的操守。他的妻子兒女饑寒交迫,和最窮的人一樣。當他離開東陽回家后,幾年之內都不提起榮辱方面的事,士大夫都很贊賞他。何遠輕財好義,喜歡周濟窮人,說話從來不夸大,也不說假話,這些都是他的本性。他經(jīng)常和人開玩笑說:“你能抓到我一句假話的話,我就送給你一匹布?!苯Y果大家都注意他說的話,還是沒能抓到一句假話。

廉潔將軍赫連達

名言

廉不貪,直不倚。

——唐代·柳宗元

故事

赫連達是著名少數(shù)民族首領赫連勃勃的后裔,他的曾祖父為了避難,將姓氏改成了杜氏。赫連達生性剛強耿直,有膽識,力氣也很大,年輕的時候就參了軍,跟隨賀拔岳作戰(zhàn),立下不少戰(zhàn)功,很快就被任命為都將,并被賜爵長廣鄉(xiāng)男,后來又遷任都督。

賀拔岳被侯莫陳悅殺害后,他的部下都惶恐不安,趙貴建議讓宇文泰來主持軍務,但部將們猶豫不決。赫連達站出來說:“夏州刺史宇文泰以前擔任行臺左丞的時候就顯得很有謀略,是當時的豪杰,今天的事情除了他沒有誰能主持了。我請求讓我率領一支輕騎兵前去報告主公遇害的消息,并請宇文泰來收服我們。”當時有人想向南走,去追回賀拔勝,又有人想向東走,將這事匯報給朝廷。赫連達阻止了他們,說:“這些是遠水救不了近火,沒什么可說的。”趙貴就把迎接宇文泰的事情定了下來,命令赫連達立刻前往夏州。

赫連達趕到夏州,一見到宇文泰就伏地痛哭,宇文泰見他痛哭,急忙問是怎么回事,赫連達把情況一五一十地說了。宇文泰正在招兵買馬,聽到這個消息高興還來不及呢,趕緊派了幾百個騎兵趕赴平?jīng)觯约郝暑I大軍向高平進發(fā),命令赫連達率領騎兵占據(jù)彈箏峽。老百姓都驚恐不安,以為要爆發(fā)大的戰(zhàn)爭了,四散而逃的人有很多。有幾個村子的老百姓扶老攜幼,趕著牲畜想跑到山里避難。赫連達正好碰上這些百姓,士兵們想搶劫他們。赫連達說:“遠近的黎民百姓,大多數(shù)都被賊人牽制著,我們反而還搶劫他們,這怎么行呢?我看不如把他們安撫下來,好好對待他們,這樣才能顯示出義軍的恩德?!庇谑牵铝詈煤脤Υ切┌傩?,老百姓很快就對他們產生了好感,都愿意歸附他們。赫連達的軍隊善待老百姓的消息傳到了四面八方,老百姓都相互轉告,前來歸附的人越來越多,宇文泰聽說這件事后對赫連達贊不絕口。

侯莫陳悅被平定后,赫連達升任為平東將軍,宇文泰對部下說:“當初賀拔岳遇害的時候,你們的性命都控制在賊人的手中,雖然想來通知我,但路都被堵住了。杜朔周(赫連達當時的名字)冒著萬死的危險,不遠千里趕來向我匯報了情況,我們才能在一起為朝廷盡忠,報了血海深仇。這當然是靠大家的力量才辦到的,但是杜朔周在其中起到的作用是非常關鍵的。這樣的功勞如果不重重賞賜的話,以后還怎么勸人為善呢?”于是,下令賜給赫連達兩百匹馬,赫連達再三推辭,宇文泰堅持讓他收下,這才勉強收下。北魏孝武帝入關后,論功行賞,以赫連達首先迎接元帥,光復秦、隴地區(qū)的功勞,晉爵為魏昌縣伯,食邑500戶。

赫連達后來跟隨李虎作戰(zhàn),攻破了曹泥,被任命為鎮(zhèn)南將軍、金紫光祿大夫,加通直散騎常侍頭銜,他的食邑增加到1000戶。他跟隨宇文泰收復了弘農,參加了沙苑之戰(zhàn),都立下了赫赫戰(zhàn)功,又增加了800戶的食邑,被任命為白水郡守,轉任濟州刺史。朝廷下令恢復他的姓氏,從此他才改名為赫連達。

赫連達跟隨大將達奚武進攻漢中,梁朝的宜豐侯蕭循抵抗了很久后才表示愿意投降。達奚武問部下應該采取什么對策,賀蘭愿德等人認為梁軍糧草已經(jīng)用完,所以想發(fā)動猛攻將其消滅,赫連達說:“不打仗而得到敵人的城池這是最好的計策。我們不該貪圖得到他們的子女和錢財而窮兵黷武,仁義的人是不會這樣做的,而且他們的戰(zhàn)士和馬匹還很強壯,城池也很堅固,即使能攻下來,必然導致我們雙方都損失慘重。再說如果他們孤注一擲和我們苦戰(zhàn)的話,誰輸誰贏還不好說呢。何況用兵打仗的道理是以保全軍隊力量為上策的。”達奚武認為他說得很對,命令部將各抒己見,楊寬等人都同意赫連達的提議,達奚武就接受了蕭循的投降。大軍班師后,赫連達升任為驃騎大將軍,加侍中,進爵為藍田縣公。

赫連達的官越做越大,成為北周的軍事重臣。他為人質樸正直,遵守朝廷的法度,雖然經(jīng)常鞭打士兵,但判處別人死罪的時候卻非常慎重,不像其他將軍那樣動不動就殺人。赫連達性格廉潔儉樸,邊境的胡人有人送羊給他,他覺得應該和胡人搞好關系,不要羊的話不好,就送給胡人絹帛作為回報。有關官員請求用公家的絹帛就可以了,赫連達說:“羊是送到我家廚房里的,卻用公家的東西去回報,這是在欺騙上司。”于是,他命令把自己家的絹帛送給胡人,人們都稱贊他這種仁厚廉潔的行為。

解讀

南北朝是一個混亂的時代,由于戰(zhàn)亂頻繁,加上當政者都是軍人出身,所以在文治方面欠缺不小,貪官污吏橫行無忌。尤其是當時的軍人們,貪污腐敗的現(xiàn)象更加嚴重。廉潔的文官并不少見,但是廉潔的武官就非常稀有了,赫連達就是這種稀少的廉潔武官之一。

按“鍵盤左鍵←”返回上一章   按“鍵盤右鍵→”進入下一章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