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作者:共青團中央網(wǎng)絡(luò)影視中心主編   |  字數(shù):6628  |  更新時間:2015-09-06 11:54:49  |  分類:

愛國教育

林則徐虎門銷煙

名言

常思奮不顧身,而殉國家之急。

——司馬遷

故事

林則徐,是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英勇抵抗外侮的愛國者,是中國著名的愛國人士。

林則徐1785年生于福建侯官,就是今天的福建省福州市。父親叫林賓日,是個落第秀才,開了間私塾賺幾個小錢辛苦度日。為了養(yǎng)家糊口,母親還要幫別人做針線活賺點生活費。

所幸的是,林賓日先生發(fā)現(xiàn)自己的兒子很聰明,是塊讀書的料,非常高興。4歲時便把兒子抱在懷里教他背誦四書五經(jīng),兒子雖然不懂其中的道理,但背得挺快。

在父親的精心栽培下,林則徐進步很快,14歲時就中了秀才。隨著年齡的增長,不能再由父親教了,便進了福建著名的鰲峰書院。在這里,他不僅學習四書五經(jīng)之類,還學習了許多有實際用處的知識,即所謂的“經(jīng)世致用”之學,這對他以后的濟世救民是大有用處的。

到1804年,20歲的林則徐便中了舉人,但家里這時候更窮了,他只能像父親一樣當了私塾老師,兩年后又到了廈門擔任海防同知書記,這基本上算不得官。

正是在廈門,林則徐第一次看到了鴉片的毒害之深和鴉片貿(mào)易之罪惡,決心將來一有機會就要鏟除這個壞東西。

1811年,林則徐終于在北京的殿試中進士及第。成了進士之后就等于拿到了當官的通行證,不久被選為翰林院庶吉士,正式進入官場。后來,他擔任了翰林院編修、云南鄉(xiāng)試考官、江南道監(jiān)察御史等職。官算是越做越大,但他對于自己的要求還是一貫嚴格,從來都是勤勤懇懇地做事、做官。

1820年,道光皇帝即位了,林則徐離開了北京,到浙江當了杭嘉湖道,是個主管水利的官。他大修海堤,為老百姓做了不少好事。也就在這段時間,他發(fā)現(xiàn)自己性子太急,有可能壞事,就寫了“制怒”兩個大字掛在家里作為警語。

兩年之后,林則徐又分別當過江南淮海道和浙江鹽運使,在這兩個職位上都取得了不小的成就,連道光皇帝都開始注意他了,覺得這個官員是會辦事的主兒,立即升起他的官來。先升他當了江蘇按察使,主管江蘇官吏的升遷調(diào)降等。江蘇可是個好地方,但林則徐可沒有想到替自己撈什么好處,他一上任就大力整頓吏治,把貪官們趕下去,清官們升上來。又清理了一些舊案,平反了不少冤案,他還開始特別注意鴉片問題,嚴厲查禁鴉片,不允許人們吸食。

江蘇這一年又遭遇了大水災(zāi),人民餓得沒法,都要造反。林則徐反對朝廷出兵鎮(zhèn)壓,而是親自到災(zāi)區(qū)慰問百姓,大力賑災(zāi),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所以這年年底,他又當上了江寧布政使,負責江蘇全省的財政和賑災(zāi)等事務(wù)。

不過到了1824年,他正準備大干一番的時候,他的父親、母親相繼去世了。根據(jù)規(guī)定,他要在家里各守孝3年,因此加起來一守就是6年,一直守到1830年才又出來當官。

在此后的8年里,林則徐當過湖北布政使、河南布政使、東河河道總督、江蘇巡撫等職,都是一方大官。每到一地,他都大舉興修水利,發(fā)展生產(chǎn),為老百姓謀福利,又大力肅貪官。所以,每當聽說他要到某個地方,那些地方的貪官污吏們就膽戰(zhàn)心驚,怕得要死。而他清廉又有能力的好名聲則傳遍了大江南北。

到1837年,林則徐被升為湖廣總督,這可是很大的官,是清朝九位最高級的封疆大吏之一,總管湖北和湖南的軍事、民政等。不用說,他也做得非常好,例如他興建和修復了幾千里長江大堤,而且質(zhì)量很好,有效地避免了長江水患。

這個時候,清朝面對的已經(jīng)不再是水災(zāi)、旱災(zāi)之類,而是比它們危害大十倍都不止的鴉片。

鴉片又稱大煙、煙土,吸食的害處很多。

首先是毒害了人民的身體。鴉片就是毒品,相當于現(xiàn)在的海洛因或者可卡因一樣,吸食之后容易上癮,而且人越來越瘦,皮包骨一樣,身體越來越差。中國之所以被稱為“東亞病夫”,一多半原因是當時的中國有很多很多人吸鴉片,才變成了病夫。

其次買鴉片是要花錢的,而這個東西中國自己是不生產(chǎn)的,全部要進口。這樣,為了進口鴉片,中國的大量白銀就流進了外國人主要是英國人的腰包。所以當時不斷有人告訴皇帝,如果再不嚴禁鴉片,幾十年后,中國就幾乎沒有人可以當兵了,因為都被鴉片折磨成了病鬼,也再沒有銀子上交國庫了,因為都去買了鴉片。

這下,道光皇帝給嚇著了,決定禁煙。派誰去?當然是名滿天下被當時視為第一清官加能干官的林則徐。

于是,1838年年底,道光皇帝特命林則徐為欽差大臣,專門到廣東查禁鴉片。

為什么要到廣東呢?當然因為這里是鴉片貿(mào)易的中心,幾乎所有的鴉片都是從這里進入中國各地的。

到廣州之前,林則徐先悄悄地進行了調(diào)查,弄清楚了有哪些大鴉片販子,他們是怎么把鴉片弄進來的,又都藏在了些什么地方,大概儲存了多少鴉片,等等,總之做好了充分的準備。

1839年3月10日,林則徐到達廣州,據(jù)說當時成千上萬的人擠滿了珠江兩岸,爭睹這位大名人的風采。

第二天,林則徐就命人在欽差大臣府的大門外貼出兩張告示,即收呈示稿和關(guān)防示稿,聲明了他來廣州的目的,并宣布要徹底查禁鴉片,為他的整個行為奠定了基調(diào)。

隨即,林則徐發(fā)布命令,要求上繳鴉片。

由于效果一般,他便采取了更強硬的手段。

3月19日,他傳訊十三行洋商,命外國鴉片販子限期繳煙,并簽字保證今后永不夾帶鴉片,嚴正聲明:“若鴉片一日不絕,本大臣一日不回,誓與此事相始終,斷無中止之理?!?/p>

他甚至下令禁止外國人離開廣州,3月21日更下令包圍外國商館,第二天又派人捉拿英國的鴉片大販子顛地。

這時候,英國官方負責廣州貿(mào)易的專員義律出面了。林則徐等義律一到,當天就下令停泊在珠江上的一切外國船只都要封艙,不準再進入,以防鴉片販子們逃跑,又在當天晚上封鎖外國商館,并且撤走商館里所有的中國人。

要知道,這些外國人尤其是英國人自己可是不會做飯的,那時候也沒有汽車,出門得坐轎子。沒了中國的工人,他們就吃不上飯,出不了門,連垃圾都沒人倒。這下,義律們算是被林則徐將了死軍,到3月28日,他同意了林則徐的要求,上繳全部鴉片。

這樣,林則徐總共收繳了鴉片近兩萬箱,約240萬斤。

經(jīng)過充分準備之后,1839年6月3日,林則徐親自監(jiān)督,在虎門海灘上,當眾銷毀所有上繳的鴉片。

具體銷毀的方法是:先將鴉片放入挖好的兩個大池子里,池中放入鹵水,把鴉片浸泡半天后,再加上生石灰,生石灰與水起化學反應(yīng),產(chǎn)生大量的熱量,冒起沸騰的水泡,好像將水燒開了一樣,就這樣把鴉片銷毀了。

當然,這么多鴉片不是一天就能夠銷毀得了的,前后共經(jīng)過22天,才把繳獲的所有鴉片全都銷毀。

這就是舉世聞名、連人民英雄紀念碑上面都雕刻了的“虎門銷煙”。

禁煙之后,林則徐考慮到英國人有可能進行軍事挑釁,就做了充分準備,加強了廣東沿海一帶的防御力量,包括從外國買來了二百多門新式大炮,招募五千多漁民編成水勇,打退了英國軍艦幾次小規(guī)模的進攻。

還有,這時候的林則徐已經(jīng)深深知道中國要強大,必須向西方先進國家學習。于是他為此進行了大量工作,例如親自主持、組織人翻譯了許多外國人講述中國的言論,編成華事夷言,相當于現(xiàn)在中國的參考消息;為了了解西方的地理、歷史、政治等,又組織翻譯了英國人著的世界地理大全,取名四洲志,這是我國近代第一部比較系統(tǒng)介紹西方地理的作品;甚至還翻譯了瑞士法學家瓦特爾的國際法。

林則徐所做的這些事情對不久之后的中國產(chǎn)生了巨大影響,被稱為中國“開眼看世界的第一個人”。

然而,由于道光皇帝的盲目自大,以為英國人不過如此,下旨完全停止英國貿(mào)易。這下英國政府不干了,終于導致了鴉片戰(zhàn)爭。

鴉片戰(zhàn)爭爆發(fā)后,朝廷又派琦善到廣州指揮。他是個無能又膽小的家伙。不久中國戰(zhàn)敗,他擅自與英國人簽訂割讓香港、賠償煙價600萬元的穿鼻草約,但卻把一切罪過都加在林則徐身上。

道光皇帝聽信了琦善的鬼話,將林則徐革職查辦,發(fā)配遙遠的新疆。林則徐在與妻子告別時,寫下了“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的詩句,充分表達了他的愛國節(jié)操和高尚人格。

到新疆后,林則徐不顧年高體衰,走遍新疆各地,實地勘察了許多地方,收集了大量資料。他發(fā)現(xiàn)了沙俄對中國可能構(gòu)成嚴重威脅,認為真正成為中國最大隱患的將是俄國人——這個預言也不幸應(yīng)驗了。

后來,他把這些資料都交給了左宗棠,為后來左宗棠收復新疆打下了最初的基礎(chǔ)。

總之,林則徐從南到北,為祖國立下了許多汗馬功勞。

林則徐逝世于1850年,終年66歲。

解讀

虎門銷煙是我國近代史上反帝斗爭中的光輝一頁,林則徐領(lǐng)導禁煙運動的勝利,是中國人民反侵略斗爭史上第一個偉大勝利,這一壯舉,維護了民族的尊嚴和利益,增長了中國人民的斗志。

岳飛“精忠報國”

名言

英勇非無淚,不灑敵人前。男兒七尺軀,愿為祖國捐。

——陳輝

故事

岳飛的大名是不需要多說的,如果說中國歷史上有一個最有名的抗金將領(lǐng)的話,那就是岳飛了。不過,岳飛像前面的楊家將、屈原與后面要講的文天祥等一樣,如果就現(xiàn)在“愛國”的意義嚴格地講,算不得愛國英雄,因為他們所抵抗的其實都并非外國人,而同樣是中國人,只是中國的漢族之外的少數(shù)民族而已。例如楚國人與秦國人都是漢族人;遼國的契丹人也是中國人,如此等等。我們這里的愛國名人并不是指現(xiàn)代意義上的愛國名人,而是傳統(tǒng)意義上的愛國名人,這是我們要著重指出的。

岳飛生于1103年,字鵬舉,他的出生地是河北相州的湯陰縣,今天屬于河南省安陽市的湯陰縣,更精確的地點是現(xiàn)在湯陰縣菜園鎮(zhèn)的程崗村。

岳飛家庭出身貧寒,父親只是個佃農(nóng),也就是自己沒有地,要從地主家租地種的那種。據(jù)說他母親也是一個強烈的愛國者,少年時就在他的背上刺了四個字“精忠報國”,因為這個時候北宋被金國所迫,已經(jīng)危在旦夕了。

岳飛的師傅叫周同,武藝高強,教了岳飛不少本事。岳飛并非一味練武,他也喜歡讀書,對于中國的那些經(jīng)典著作,像四書五經(jīng)之類,都讀得很熟。更為重要的是,他還特別喜歡讀兵書,對什么孫子兵法、孫臏兵法之類,那是熟悉得不得了,這為他以后成為領(lǐng)軍大帥打下了堅實的基礎(chǔ)。

當時金國人正不斷向北宋進攻,孱弱的宋軍不是對手,步步退卻,眼看大好河山要淪于敵手。看到這樣的情形,岳飛很早就投入到了抗金戰(zhàn)場。

到1126年冬天,岳飛在相州加入了劉浩軍中。有一次劉浩叫岳飛去招安另一支抗金部隊,岳飛成功了,將那支幾百人的抗金游擊隊招進了劉浩軍中。因為立了這件功勞,他被封了個承信郎的小官。

第二年底,金國圍住了宋都東京,就是今天的開封,北宋危急。這時候,康王趙構(gòu)受宋欽宗之命,在相州開河建了兵馬大元帥府,趙構(gòu)就是河北兵馬大元帥,元帥府下面有前、后、中、左、右五軍,其中前軍統(tǒng)制為劉浩,岳飛就屬于劉浩的這個前軍。

為了解除金兵對東京的包圍,趙構(gòu)命大軍向東京進發(fā),并派岳飛帶領(lǐng)一隊精兵作為前哨偵察兵先行。岳飛在偵察途中與金兵相遇發(fā)生戰(zhàn)斗,岳飛英勇作戰(zhàn),大敗金兵。

但所謂大廈將傾,獨木難支,何況現(xiàn)在的岳飛還只是棵小樹。這一年,金國還是滅了北宋,把宋徽宗趙佶、宋欽宗趙桓和幾乎整個的宋朝皇室都抓住,押往北方去了。但康王趙構(gòu)跑了,不久他在南京即位,史稱南宋,趙構(gòu)就是宋高宗。

一開始,宋高宗還是主張收復失地。他起用了大批主戰(zhàn)派將領(lǐng),其中就有岳飛。岳飛是主戰(zhàn)派中的主戰(zhàn)派,甚至上書要求立即開戰(zhàn),殺向金軍。但以他這樣的小官,哪有直接向皇帝上書的資格。于是,皇帝以越權(quán)為由把岳飛撤了職。

沒了官也沒了兵的岳飛便自己北上了,加入河北招討使張所的軍中,成了個“正八品修武郎”,也算是軍官。張所慧眼識英雄,很快把岳飛升為七品統(tǒng)制。

還是這一年,張所命令岳飛加入到王彥的部隊北上抗金。這下岳飛可高興了,狠狠打了幾仗,都打贏了。這在當時可是難得的,因為一般而言,宋兵遇到金兵就像老鼠遇到貓或者雞蛋碰到石頭一樣,是很少能夠不敗的。

岳飛雖然打了幾個勝仗。但那個王彥卻不行,一看到金兵真像老鼠見到貓一樣,想的只是跑而非打,經(jīng)常使岳飛孤軍奮戰(zhàn),甚至在岳飛的軍隊沒了糧吃時還不肯給點兒,所謂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岳飛這仗哪打得下去,他知道這王彥不行,就找勇敢抗金的宗澤去了,當了他的留守司統(tǒng)制。

后來宗澤死了,杜充替代了他。這個杜充也不敢打金國,耍帶著軍隊回建康去。岳飛勸他不要這么干,對他說:中原都是寶地呀,怎么能夠就這么退回南方去呢?你今天一走,金人馬上就來了,你等于是白白將這么好的地盤送給了金國,以后你要想搶回來,恐怕要幾十萬大軍才成?。?/p>

但杜充哪肯聽小軍官的話,頭也不回地走了,岳飛當然只能跟著回到了長江之南。

趙構(gòu)叫杜充把守建康。這時候金軍已經(jīng)準備渡長江攻擊了。杜充本來可以防止金軍渡江的,但他卻閉城門不出,等于是放手讓金軍渡過長江天險。岳飛看到這情景,流著淚請求杜充出兵抵擋金兵過江,但杜充理都不理。結(jié)果金軍就此渡過了長江。

金兵過江之后,杜充才叫岳飛等部將出兵迎戰(zhàn),結(jié)果其他將領(lǐng)都打不過金兵,許多一觸即潰,只有岳飛一支軍拼命抵抗。后來杜充甚至投降了金兵。

過江之后,金兵直赴南宋的首都杭州,想要一舉滅掉南宋。岳飛可不答應(yīng),他率領(lǐng)自己的軍隊一路殺向金兵,竟然屢戰(zhàn)屢勝,還抓了不少俘虜。而且,與其他像金兵一樣燒殺搶劫百姓的宋軍大不一樣,岳飛的軍隊對老百姓可是秋毫無犯,就像八路軍一樣,不拿群眾一針一線。即便軍中沒糧了,他的士兵們寧愿餓著肚子打仗也不管老百姓要。這樣的結(jié)果是老百姓一看到岳飛的軍隊,就像見到了親人一樣,爭相迎接,還紛紛加入,岳飛的力量迅速壯大,被稱為“岳家軍”。

1139年,南宋在秦檜的主謀下,與金國達成了和議,等于南宋以屈辱與賄賂使金人暫時不再入侵。

這時候岳飛正布兵鄂州,就是今天湖北的武昌一帶。他聽說了這事,憤怒之極,立即上書高宗強烈反對,說金人是不值得信任的,甚至直指當時的宰相秦檜居心不良。反對議和也罷,但攻擊秦檜可種下了禍根。

議和之后,高宗卻是高興非常。大赦天下,還大加升賞。給岳飛的也不可謂不厚,是一品的開府儀同三司和食邑3500戶。面對這樣的高官厚賞,岳飛一開始根本不要,只是一再表示反對與金人議和,后來在高宗的軟語勸說之下,才給了皇帝面子,但仍堅持要收復北方的大好河山。

果真如岳飛所料,第二年金人就背棄和約,又打過來了。宋軍紛紛敗退,只有岳飛、韓世忠等立即奮起還擊,節(jié)節(jié)勝利,步步推進,一直從長江流域殺入中原。

岳家軍在中原受到了熱烈歡迎。1140年7月,岳飛在河南的郾城與金兀術(shù)展開大戰(zhàn),取得了郾城大捷。此后岳飛乘勝向朱仙鎮(zhèn)進軍,這里距金軍大本營汴京只有四十多里地。金兀術(shù)集結(jié)重兵迎擊,結(jié)果又被岳家軍打得落花流水。岳飛一口氣收復了潁昌、蔡州、陳州、鄭州、郾城、朱仙鎮(zhèn)等地,消滅了大批金軍有生力量。金軍此時已經(jīng)如驚弓之鳥,金兀術(shù)甚至準備立即放棄汴京逃走。

岳飛準備繼續(xù)攻擊,一舉收回整個中原。他興奮地對大將們說:“直抵黃龍府,與諸君痛飲爾!”黃龍府是遼金時期著名的軍事重鎮(zhèn),位于今天的吉林省長春市農(nóng)安縣一帶。而金軍則發(fā)出了“撼山易,撼岳家軍難”的哀鳴。

然而,這時候怪事出現(xiàn)了,南宋朝廷竟然連下十二道金牌,這是一種紅漆金字的木牌,只有皇帝到了最危急的時刻才會使用的,猶如皇帝親臨,金牌強令岳飛立即班師回朝。

就這樣,岳飛在萬般無奈之下,只得撤兵了。因為他要么立即退兵,要么就得違旨抗命。對于他而言,“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何況退兵呢。

岳飛傷心至極,幾乎是絕望地對部下感嘆說:“十年之功,廢于一旦!所得諸郡,一朝全休!社稷江山,難以中興!乾坤世界,無由再復!”

而金兵又回到了開封,竟然不費吹灰之力就再次占領(lǐng)了中原。

等待岳飛的可不是朝廷的論功行賞,他不久就落入了秦檜、張俊等人布置的陷阱。

1141年,岳飛被誣蔑要謀反,關(guān)進了臨安大理寺。當時的監(jiān)察御史萬俟卨(讀“末期屑”)對岳飛進行最殘酷的嚴刑拷打,例如在他背上貼了最粘的熱膠。冷后把這層膠一撕,背上的皮就被一塊塊撕了下來。

然而岳飛謀了什么反呢?當時的世上可以說沒有比他更加忠心為國、更加光明正大的人了。用盡了酷刑后,秦檜一伙也找不到岳飛反叛朝廷的任何證據(jù)。另一個大將韓世忠當面質(zhì)問秦檜,秦檜支吾其詞,說“其事莫須有”,意思是說岳飛或者也有可能謀反的。這就是他的證據(jù)!沒有任何證據(jù)的誣蔑而已,甚至連自己都不敢肯定。

然而,就是憑這樣的所謂證據(jù),高宗下令賜死岳飛于臨安大理寺內(nèi),岳飛時年僅39歲,這是1142年的事。

據(jù)說岳飛臨死前在強逼他寫的供狀上寫下了“天日昭昭,天日昭昭”八個大字。

而岳飛的大將張憲、兒子岳云則同時被殺。

解讀

岳飛的故事是中國最著名的愛國將領(lǐng)的悲慘結(jié)局,我們能夠給予他什么?也許只有那虛無飄渺的所謂名聲吧!但愿他在天國之上能夠知道后人對他的無比尊崇。

按“鍵盤左鍵←”返回上一章   按“鍵盤右鍵→”進入下一章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