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出版圖書 > 愛國教育 >民族的脊梁——勞動模范 > 第二章 工業(yè)戰(zhàn)線的排頭兵——馬恒昌
第二章 工業(yè)戰(zhàn)線的排頭兵——馬恒昌
作者:劉加臨   |  字數(shù):9570  |  更新時間:2015-03-27 17:22:19  |  分類:

愛國教育

簡述

馬恒昌(1907—1985),男,漢族,遼寧省遼陽市西馬鄉(xiāng)人。全國勞模,全國著名先進班組“馬恒昌小組”的創(chuàng)始人,先后任齊齊哈爾第二機床廠車間主任、總機械師。1951年任中華全國總工會勞動部副部長,先后當選第一至第六屆全國人大代表,第四、五屆全國人大常委。曾13次受到毛澤東同志的接見。1985年7月18日因病去世,終年79歲。

生平

馬恒昌

1907年7月,馬恒昌出生于遼寧省遼陽市西馬鄉(xiāng)一貧困家庭,10歲時就給地主趙國棟家當“半拉子”,每天要放四十多頭牛。牛一放出去,就占滿了半面山。由于饑餓,馬恒昌個小體弱,根本上不去牛背,只能隨牛四處奔跑。夏暑無衣,只有光胸赤足,手腳被扎得流血化膿;冬寒無棉衣,凍得渾身戰(zhàn)栗,手腳只能在牛剛便出的烘便中取暖。15歲時到撫順發(fā)電廠當了一名車工學徒。馬恒昌頂著日本人的打罵和羞辱,靠站在日本人的身后“偷師學藝”,學會了車工手藝。由于不堪忍受殘酷壓迫,馬恒昌兩次回鄉(xiāng)務農。1948年,遼陽地區(qū)春旱嚴重,馬恒昌無奈之下,只能再次來到沈陽謀生。當年10月,他靠一手過硬的手藝,順利進入了當時國民黨軍工部直屬第十四機械廠,并被分到車工一組,成為該組手藝頂尖的大工匠,工友們都很佩服他。

1948年11月,沈陽獲得了解放。馬恒昌所在的工廠被軍管會接收,1949年年初更名為沈陽第五機器廠。新任廠長鄭重地讓工人們推選一位信得過的車工組組長,結果,忠厚老實、技術高超的馬恒昌被9位工友一致推選為組長。

工友們都很佩服馬恒昌的為人和技術,只有那個姓韓的班長不屑一顧。此人不學無術,游手好閑,全仗他的國民黨員身份欺壓工人。工友們早就恨透了他,但卻敢怒不敢言。這個壞班長在馬恒昌的車床邊轉了好幾天,也沒找到敲詐的借口。每天他都看到馬恒昌不多說一句話,更不主動去看別人,只顧低頭干活,他感到馬恒昌這個“柿子”不大好捏,所以就沒有輕易下口。由于他經常耀武揚威,欺壓工人,工人們再也忍受不了他的惡行。馬恒昌就和工友們聯(lián)合起來同這個韓工頭做斗爭,在軍代表王金平的支持下,最后終于把那個欺壓工人的討厭的家伙趕走了。他被全班工友一致推舉為班長。在那段時間里,他發(fā)現(xiàn)工友們氣順了、勁足了,都拼命搶活干。

在生產中,馬恒昌與大家逐漸熟悉起來,親熱起來。老大哥祝普慶就像兄長一樣待人寬厚誠懇,關懷備至;青年工人趙連科、董振遠,虛心好學,又有文化,將來肯定會有發(fā)展;老工人徐景榮,也是從農村被逼出來的,地主資本家的氣沒少受,苦沒少吃,罪沒少遭。他心直口快、敢做敢當,是條硬漢子,將來也是塊好“料”。柳玉璞、章榮海在班里技術超群,見難活就上,從不服輸,是小組生產的頂梁柱。他們的手藝和性格是用自己的血淚鑄就的。馬恒昌對班里每個人的特點和長處都十分看重,他總在琢磨如何將大家的長處和積極性都發(fā)揮出來;同時對他們每個人的不足之處也了如指掌。馬恒昌經常同他們談心、話家常,打開他們的心結。他以親兄弟一般的話語和辦事主持公道的作風,贏得了工友們的信賴,大家都支持他、幫助他。

解放之初,百廢待興。工廠量具奇缺,大大制約了生產進度。馬恒昌心急如焚,馬上想到了自己家里珍藏的一件“寶貝”——“百分尺”。它能量出比頭發(fā)還細的東西,在當時是件神奇得了不起的器具,對于靠車工活掙錢養(yǎng)家的馬恒昌來說就更是金貴了。馬恒昌的妻子把它當成全家的命根子,在鬧饑荒時,情愿全家老小硬是吃糠咽菜,也沒舍得把它賣掉。要知道,當時一把“百分尺”值兩石糧食,足夠馬恒昌一家八口吃半年的??墒?,看到工廠的困難狀況,馬恒昌主動說服了妻子,把百分尺捐給了工廠。馬恒昌的妻子先是對丈夫的這一行為很難理解,馬恒昌對妻子講:“共產.黨救了咱全家的命,我們可不能好了傷疤忘了疼。我們獻出百分尺,這才哪兒到哪兒!再說天底下還有那么多窮人沒得到解放,我們能眼看著不管嗎?”妻子聽了馬恒昌的話后,表示理解丈夫的這種行為,說:“給共產.黨用,那就拿走吧!”在以后的日子里,妻子非常支持馬恒昌的工作,認為丈夫在外面做正事、做大事,自己默默地承擔起全部家務事,從不讓丈夫分心。

對馬恒昌這種“義舉”,領導問為什么要這么做,馬恒昌回答道:“我們是主人,就應當負責任。”馬恒昌帶頭捐獻貴重的“百分尺”,在全廠引起了很大的震動,引發(fā)了全廠、全市職工轟轟烈烈的捐獻器材運動,對當時恢復生產、支援前線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當時,遼沈戰(zhàn)役已經結束,平津戰(zhàn)役、淮海戰(zhàn)役還在進行之中,前線急需武器,工人們冒著敵機轟炸的危險加班生產。在馬恒昌的帶領下,車工一組的工人奮不顧身,出色地完成了一批批軍工生產任務。

馬恒昌為了盡快完成17門高射炮閉鎖機的軍工任務,阻止國民黨飛機的侵襲,他起早貪黑地拼命生產,累得鼻子流血不止,高燒39攝氏度,整個身子直打晃,可還手不離搖把。敵機來了,空襲警報響了,他連躲都不躲。不少組員都沖他大喊:“馬師傅,你不要命啦!”軍代表王金平也來拉他到防空洞去避一避。可馬恒昌一動不動,高聲說:“它炸它的,我干我的!”

1949年3月,為了多造槍炮,支援解放軍南下,他們又向全廠70多個兄弟班組發(fā)起“迎接紅五月”勞動生產競賽。馬恒昌跟大伙一起想辦法搞技術革新,苦干加巧干,提前完成了生產計劃,并創(chuàng)造了連干37天不出廢品的新紀錄。1949年4月28日,車工一組獲得了“生產競賽模范班”的獎旗,并在授旗會上被正式命名為“馬恒昌小組”。從此,馬恒昌的名字就與他的小組永遠地聯(lián)系在一起了!

馬恒昌在指導工作

馬恒昌小組的民主管理制度,一直為人們津津樂道。馬恒昌根據(jù)每個人的不同特點,進行班組民主管理分工,設立了生產、技術、質量、文教、安全、生活“六大干事”崗位,讓每個人自報崗位,形成了“小組的活大家干,小組的事大家管”的新理念。小組還創(chuàng)建了“技術研究會”、“先檢查頭一個活”、“三人互助組”等有效制度,大搞技術革新和合理化建議活動,充分調動組員的積極性,生產效率大幅度提高。1950年,馬恒昌小組共改進15種工具,創(chuàng)造25項生產新紀錄,提前完成了生產任務,質量達標率為99%。

在小組,馬恒昌創(chuàng)造了班組長工作“五在前”、關心組員“五必訪”、思想工作“六堅持”等一整套工作制度和工作方法,首先提出了“工人參與企業(yè)管理,做企業(yè)主人”的理念,依靠“勞動競賽、民主管理、技術革新”三大法寶,開創(chuàng)了中國工業(yè)企業(yè)班組建設的先河。馬恒昌小組的這些做法得到了有關部門負責同志的高度評價,被稱為“開創(chuàng)了我國工人階級當家做主積極參與企業(yè)管理的先河”。后來,馬恒昌小組的這些經驗被日本人學習和借鑒,成了日本企業(yè)管理的法寶。為了表彰馬恒昌小組的先進事跡,東北人民政府工業(yè)部授予小組“新紀錄運動中的集體優(yōu)秀工作者”稱號,授予馬恒昌“東北工業(yè)部特等勞動模范”稱號。1950年4月,全國總工會推廣了馬恒昌小組的經驗,在全國工礦企業(yè)掀起了學習馬恒昌小組的活動。

1950年9月,中共中央和政務院決定在慶祝共和國建國一周年的前夕,召開開國以來第一次全國工農兵勞動模范代表會議。出席會議的代表為464人,馬恒昌就在其中。馬恒昌是在七嶺子溫泉療養(yǎng)院接到東北總工會讓他參加會議的通知。原來,馬恒昌身體虛弱,加上積勞成疾,鼻子流血不止,次數(shù)也越來越頻繁。為了讓他盡快休息和安心治療,領導、醫(yī)生、同事多次做工作,硬把他從工作崗位上勸下來,并找人代理組長,主持小組工作,這才使馬恒昌安心地去療養(yǎng)。

當上了勞動模范是馬恒昌原先想都不敢想的事情,臨上火車前一天當晚,馬恒昌興奮得躺在炕上翻來覆去怎么也睡不著。

這些工農兵勞動模范受到了毛主席和劉少奇、周恩來、朱德等領導人的親切接見。會上,馬恒昌代表小組向代表們介紹了民主管理和開展勞動競賽的經驗,受到代表們的一致歡迎。馬恒昌小組被評為全國勞動模范小組——“生產戰(zhàn)線上的模范”,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次以個人名字命名的先進班組,馬恒昌本人被評為全國勞動模范,成為開國勞模。

開會時,馬恒昌坐在會場前排,他將主席臺上的黨和國家領導人,一位位看得真真切切。他一眼不眨地聆聽黨的指示,由于沒文化,不能記錄,只能將領導的話一句句地刻到腦海里。

大會開始介紹經驗,他走到麥克風前有些緊張,他說:“我是馬恒昌,是沈陽……”還沒講全單位名稱,臺下就發(fā)出一片笑聲。也許是這個笑聲,鼓勵馬恒昌把小組在黨的領導下,如何一步步地成長起來,都干了什么活,今后又如何打算,講得很有條理、很全面,也很感人,臺上臺下不時地傳來一陣陣笑聲和掌聲。

在9月30日晚的國慶招待會上,由全國總工會副主席李立三等人提議,馬恒昌獲得了代表工人階級第一個向毛主席等黨和國家領導人敬酒的殊榮。當李立三同志將馬恒昌介紹給毛主席時,毛主席像見了老朋友似的連說:“我知道,我知道,我知道?!瘪R恒昌激動地說:“我代表工人階級向您敬酒,為您的健康干杯!”毛主席也舉杯示意,聲音洪亮地回答道:“為了工人階級幸福干杯!”并同他熱情握手。毛主席同馬恒昌熱情握手。會后,很多代表爭相跟馬恒昌握手——因為馬恒昌跟毛主席握過手,大家分享著馬恒昌的幸福。從1950年到1976年,馬恒昌共13次受到毛主席的親切接見。毛主席會見馬恒昌

1950年10月,抗美援朝戰(zhàn)爭爆發(fā),中國人民志愿軍入朝參戰(zhàn)保家衛(wèi)國。根據(jù)黨中央的指示,工廠遵照黨中央和政務院的命令,東北人民政府將工廠的一部分向北遷移。馬恒昌小組顧全大局,第一個報名、第一批北遷來到齊齊哈爾。

第一批北遷共有94人,廠長劉斌帶隊。那時馬恒昌正在療養(yǎng)院療養(yǎng),但是,他已報名,從12月24日起,他就屬于北廠的人了。小組里的徐景榮、董振遠、佟俊山、劉瑞民、王占學、趙殿奎、趙炳衡、章榮海、張明武、趙永春作為94名成員的一部分被批準第一批北遷到齊齊哈爾。截止到1950年年底北遷人數(shù)已達671人。十月下旬的沈陽城區(qū),還是郁郁蔥蔥,而北疆齊齊哈爾已是千里冰封,大地已被初冬的大雪所覆蓋,顯得格外清冷,與沈陽大都市特有的繁華形成一個鮮明的反差,這個反差預示著一場艱苦卓絕的創(chuàng)業(yè)斗爭開始了。94名北遷勇士經過一夜和多半天的長途奔波,25日下午兩點多火車到達了北遷目的地——齊齊哈爾。當晚,勇士們從廣播里聽到了中央關于抗美援朝,保家衛(wèi)國的聯(lián)合宣言,大家歡欣鼓舞,能為抗美援朝做出自己的貢獻而自豪欣慰、無怨無悔。10月26日,搶運和安裝設備的緊張戰(zhàn)斗就開始了。馬恒昌小組爭挑重擔,主動要求去火車站搬運機床。搬運的設備小有上千斤,大足有上萬斤,在沒有起吊設備的條件下,全靠橇棍橇,滾杠滾,滑板拖,繩子拉,真正稱得上是人拉肩扛。組員們豪邁地說:“我們全組合起來就是一臺起重機,一定要把機器運回去!”組員們越干越勇,越干越熱,竟然脫掉了棉襖,只穿著被汗打濕的襯衣,渾身還冒著熱氣,眉毛、頭發(fā)、胡楂子都結滿了白霜。劉斌廠長發(fā)現(xiàn)以后,心疼地高聲喊道:“那是誰?不要命了!都把棉襖給我穿上!”徐景榮光顧干活,濕手抓在滾杠上,立即粘掉了一塊皮,鮮血直流,他一聲不吭,用手絹包扎一下,又和大家一道干了起來。有一天,小組正在搬運一臺立鉆,這臺立鉆足有兩米多高,上重下輕,只能立式搬運,不能放倒。這是北遷設備中唯一的一臺立鉆,大家格外小心,一點一點地挪動著,決不能有任何閃失。因為地面不平,高高的立鉆突然向一邊傾倒,在緊急時刻,只見一位小伙子一個箭步沖上去,用肩膀死死地扛住了傾斜的立鉆,大家立刻沖上去,終于把立鉆扶正了。劉斌廠長面對此情此景,深有感慨地說:“真不愧是模范小組啊?!边@個在關鍵時刻扛住機床的小伙子就是“塔輪大王”佟俊山,后來有幸成為共和國第一批工人大學生。說北遷創(chuàng)業(yè)艱苦卓絕,不僅僅因為那時物資奇缺,而且居住條件艱苦,那時正值一年中最冷的時節(jié),大家要在零下三四十攝攝氏度的嚴冬里作業(yè),每天一干就是十幾小時。還有,當時的齊齊哈爾市郊區(qū)經常有野狼出沒,職工宿舍就在當時的郊區(qū)。夜班工人們在自行車上拴個鐵桶,一邊騎車一邊“咚咚當當”地敲桶,以震懾野狼。

在馬恒昌小組的影響和帶動下,北遷建廠工作在順利進行中,機器安裝提前5天完成;水暖安裝提前3天完成;電氣安裝提前1天完成;工具場于12月1日開工;工廠于1951年1月13日全面開工。當年,工廠就完成了軍工急需的彈頭機、火帽機、裝藥機等多種機械設備,并成功地制造出中國第一臺升降銑床和251型鏜床,為中國機械工業(yè)的起步做出了重要貢獻,有力地支援了抗美援朝運動的深入開展。

馬恒昌小組從廣播里聽到了志愿軍在朝鮮戰(zhàn)場上取得了節(jié)節(jié)勝利的消息深受鼓舞,決心為抗美援朝做出自己更大的貢獻。他們當時想,僅靠我們一個小組的力量那是微不足道的,如果把全廠、全國的工人兄弟都能動員起來,那力量可就大了!因此,1951年年初,馬恒昌小組通過工人日報,率先向全國工人提出開展愛國主義生產競賽,以實際行動支援抗美援朝的倡議。這一倡議得到了全國工業(yè)戰(zhàn)線廣大職工的熱烈響應,在不長的時間內就有18000萬個班組積極響應。響應倡議的班組,從首都北京到南國的廣東、馬恒昌小組成員

廣西、福建,從東北沈陽到上海、武漢、西安、四川,不僅有國營企業(yè)的班組,而且還有私營企業(yè)的班組,不僅有工礦企業(yè)的班組,還有文教衛(wèi)生科研單位的班組。這場轟轟烈烈的愛國主義勞動競賽,在當時被稱為“馬恒昌小組運動”,為恢復國民經濟,鞏固新生的共和國政權起到了不可估量的推動作用。這一年,馬恒昌小組提前兩個月全面完成了國家計劃,創(chuàng)造了69項新紀錄。

前蘇聯(lián)和東歐的部分國家曾多次派出工人代表團到齊齊哈爾第二機床廠的馬恒昌小組考察,前蘇聯(lián)還專門發(fā)行了馬恒昌紀念郵票。1951年,馬恒昌小組又重新修訂了愛國公約,并訂出捐獻超額獎金50%和每人獻工一天等多項長期捐獻計劃。據(jù)估算,他們共計為國家捐獻相當于近1000噸糧食的財富。

后來,當人們回顧這段不平凡的歷史時,都贊不絕口:“馬恒昌小組功不可沒?!钡R恒昌和他的組員們卻說:“我們想到了,就去做了,沒想到會產生這么大的影響?!边@句樸實的話語卻反映了他們的主人翁精神和責任感,正是這種精神,讓馬恒昌和他的小組取得了一個又一個成就。

馬恒昌對轟轟烈烈開展起來的馬恒昌小組運動十分高興,但他更注重扎扎實實,他希望把廣大職工都組織動員起來,把運動持久開展下去,取得實效。因此,1951年1月29日,正在遼寧鞍山七嶺子工人療養(yǎng)院療養(yǎng)、身體還十分虛弱的馬恒昌通過新聞媒體,發(fā)表了給全國職工兄弟的一封公開信。這封信的原文是:

親愛的全國職工兄弟姐妹們:

我躺在病房里,從電匣子聽到你們熱烈的應戰(zhàn)消息,我特別高興,我的身體也覺得好了些。你們廠礦,有在首都的、天津的、唐山的、濟南的、重慶等各地的,甚至還有住在數(shù)千里以外的南方。不管我們距離多遠,我都向你們敬個禮!

這一次全國生產大競賽是愛國主義的競賽。就是說,我們全國人民都在進行抗美援朝、保家衛(wèi)國的工作。許多人已經參加志愿軍到朝鮮去了,青年工人、學生們走進了軍校。我們在工廠里生產的工人,就只有用組織生產競賽支援他們。用這樣的實際行動來實現(xiàn)毛主席的指示,建設一個強大的國防力量和經濟力量,這樣和平才有保障,勝利果實才不被美帝國主義奪去。

工友同志們,我是一個生長在東北的45歲的老車工,我嘗過滿洲時代亡國奴的苦味,受盡了蔣介石的壓迫。所以,我一聽美國又來了,使我非常憤怒,我決心要把馬恒昌小組搞得更好,來回答美國侵略者。

工友同志們!我們這次競賽,已經成為一個全國性的運動了,這是我國歷史上從來沒有過的。我們已經搞起來了,就一定要把它搞得像個樣子。我是個心直口快的人,有話就說出來,我希望:

一、要說到就要做到。我們馬恒昌小組首先要做個榜樣,到一定的時間,在報紙上公布成績。

二、不要光向我們應戰(zhàn),你們還要向全廠每個小組挑戰(zhàn),盡可能地幫助與推動你們全廠的小組都來參加愛國主義勞動競賽。這樣起的作用就會更大些。

三、不要犯冷熱病,要持久地經常地競賽下去。

最后,祝大家競賽勝利!

馬恒昌

1951年1月29日

于鞍山七嶺子工人療養(yǎng)院

1952年10月,馬恒昌作為赴朝慰問團的成員,去朝鮮慰問志愿軍,并在前線做了報告。當馬恒昌報告了全國工人階級在馬恒昌小組運動中取得的成果時,戰(zhàn)士們歡呼雀躍起來。在炮火硝煙的朝鮮戰(zhàn)場上,有200多位志愿軍和朝鮮人民軍將士,寫信表示支持和響應“馬恒昌小組運動”倡議,有的甚至寫了血書。馬恒昌小組的英雄業(yè)績不僅感動了廣大志愿軍指戰(zhàn)員,也受到了朝鮮領導人金日成同志的褒獎。同年,馬恒昌被選為中華全國總工會勞動部的副部長。

“文革”期間,在誰也不敢抓生產的混亂形勢下,馬恒昌不顧年逾花甲,奔走呼吁,勸勉職工堅守崗位、堅持生產。此時,他晉升為廠總機械師,負責全廠的動力設備和機床的維修保養(yǎng)工作。雖然已經貴為廠總機械師,但馬恒昌是始終不離開車間、機床。他每天早6點就到廠里,轉一圈,來到組里督促生產。廠外“革命”鬧翻了天,廠內馬恒昌小組仍然堅守工作崗位,機床轟鳴,卡盤飛轉,全車間、全廠的設備也開動起來了?!拔母铩边€沒結束,馬恒昌不顧年邁體弱,率領齊齊哈爾刀具隊,深入到華中、華東和華南三個地區(qū)九個省市40多家企業(yè)去學習、推廣和表演先進刀具,希望在齊齊哈爾市經濟的振興和發(fā)展拓出一條新路。20世紀70年代中期,馬恒昌兼任了齊齊哈爾市職工技術協(xié)會委員會副主任。他主動擔起了先進技術推廣傳播使者的重任。他把小組和廠內的能工巧匠組織起來,在全廠開展以革新攻關為主要內容的群眾性技協(xié)活動,攻克了一項又一項生產技術難關。幾十年中,馬恒昌和他的技術服務團隊,足跡踏遍19個省市自治區(qū)。

幾十年來,馬恒昌和馬恒昌小組創(chuàng)造了一個又一個奇跡,累計完成了93年的工作量,多為國家和企業(yè)創(chuàng)造效益2620萬元,累計實現(xiàn)技術創(chuàng)新成果1190項。小組先后有3人被評為全國勞動模范,12人被評為省勞動模范,3人被授予“全國五一勞動獎章”,1人被選為全國人大常委,11人被選為省市人大代表或黨代表。小組5次被命名為國家級先進集體,54次受到省部級的表彰獎勵。

馬恒昌一輩子不吸煙、不飲酒、不請吃、不吃請,這是他對個人生活的自律。

但只有一人例外,他請吃,也收禮了。

此人便是中村良一。

據(jù)史料記載:中村良一,馬恒昌小組組員。他1927年生于日本,1945年6月,剛滿18歲時到沈陽,在一家日本人開辦的工廠當兵器修理工。兩個月后,日本天皇宣布無條件投降,中村沒有回國。1950年8月,他被派到馬恒昌小組,成為唯一一名外國籍組員。又過了兩個月,中村毫不猶豫地隨北遷隊伍來到齊齊哈爾。1953年根據(jù)中日協(xié)定,中村揮淚告別了中國,回到了日本。

中村在小組工作近三年的時間里,認真地帶過徒弟,立過功,受過獎勵,表現(xiàn)很突出。中村感恩中國政府在政治上不歧視他,小組工人真誠地幫助他——為他湊錢去丹東接新娘嘉美玲子,工廠把中村玲子安排在工廠衛(wèi)生所工作。同時還給他們夫婦操辦婚禮和解決住房,小組還為中村湊足了回國路費,中村對此萬謝不止。

中村回國后,自辦了一個小企業(yè),專門生產汽車前窗的雨刷器,后來發(fā)達了,在日本小有名氣,被選為日中技術交流協(xié)會副會長,為日中邦交的發(fā)展做了大量工作。他率團來中國訪問時,我國國家副主席王震等領導人還親切接見過他。

一次,中村來華訪問,他找個時間來見馬恒昌。馬恒昌對中村這次家訪,原本想謝絕,但考慮到中日關系,特別是中村對小組的感情,還是接待為妥。齊二機床廠黨委和行政都十分重視,還派人到馬恒昌家里幫助做準備。

中村十分感激馬恒昌邀請他到家中做客,并為他做了那么豐盛的宴席,中村吃得很開心。他說,齊齊哈爾是他的第二故鄉(xiāng),說馬恒昌的父母就是他的親人。他誠懇地邀請馬恒昌全家都到他的家中做客。他一再表示:一切費用都由他出,他現(xiàn)在完全有能力辦到。

中村回國后,寄來一張他二兒子結婚的十二寸彩色照片,同時還托人給馬恒昌帶來一個袖珍助聽器和一座臺式、在半扇形面上嵌著櫻花的鍍金電子表,這個禮物馬恒昌一直珍藏著。

馬恒昌原本是一個目不識丁的“大老粗”,后來通過努力學習成長為一名出色的技術工人。為了進一步提高自身的文化素養(yǎng),1951年12月,馬恒昌被組織批準去沈陽東北工學院附屬工農速成中學學習文化。他克服年齡偏大等諸多困難,以螞蟻啃骨頭的精神,投入到新的火熱學習生活之中。1956年畢業(yè)后,馬恒昌被提升為齊齊哈爾第二機床廠的總機械師。

馬恒昌不僅創(chuàng)立了馬恒昌小組的民主管理模式,煥發(fā)了工人的主人翁意識,給工礦企業(yè)基層班組的民主管理打下了基礎;還依靠忘我生產、無私奉獻的精神,為新中國的生產建設做出了可歌可泣的貢獻。并對全國的工人階級都產生了巨大的精神推動力,鑄就了一段可歌可泣、令共和國為之感動的光輝歷史,豎起了一面歷經時代考驗、永不褪色的旗幟。

1985年7月18日,馬恒昌因病逝世,終年78歲。住院期間,家人們在工廠的安排下來先后來到北京,都住進全國總工會招待所。家人按照醫(yī)院限定的探視時間和人數(shù),分別到病房探視。馬恒昌發(fā)覺了這種情況后不安了,他對家人說:“你們都回去吧,廠里給我治病得賣掉好幾臺床子,你們就不該來。”

7月22日,在齊齊哈爾工人文化宮舉行了規(guī)模盛大的向馬恒昌遺體告別和追悼大會。追悼會的上空,云低天暗,細雨霏霏,參加追悼會的人淚水漣漣;送行的人群護著靈柩,向火化場和革命公墓緩緩前行,此情此景充分表達了齊齊哈爾市人民對這位開國勞模的真切愛戴和深切的悼念。1990年,江澤.民同志揮筆寫下了“馬恒昌小組精神代代相傳”的題詞。

2009年9月14日,馬恒昌被評為100位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中國人物之一。

馬恒昌雕像

馬恒昌雖然永遠地離開了我們,但他的忘我奉獻精神代代相傳。他那忠于黨和人民始終如一的革命精神,求真務實、敢于攀登、愛崗建功、甘于奉獻的奮斗精神;堅持民主管理與科學管理相結合,立足崗位、胸懷全局的主人翁精神,攻關解難、講究實效、不斷實現(xiàn)技能跨越的創(chuàng)新精神,思想育人、理念育人,同心共贏、興業(yè)報國的奉獻精神。永遠令人懷念“馬恒昌小組”這個永不褪色的產業(yè)工人集體,從敬業(yè)到精業(yè)、從吃苦耐勞到創(chuàng)新進取,50多年來,在保持工人階級立足崗位、無私奉獻的主人翁精神的同時,通過豐富知識結構及創(chuàng)新學練技藝方法,使小組的技術革新水平不斷提高,成為新時代產業(yè)工人的楷模。追思馬恒昌的光輝業(yè)績,學習和傳承馬恒昌的精神,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和馬恒昌小組的集體英雄主義精神,是深化新時期班組建設的內涵,營造以人為本的和諧勞動關系,推動和諧企業(yè)建設,團結動員廣大職工為振興裝備制造業(yè)做出新貢獻的重要抉擇。第十七任馬恒昌小組組長、全國人大代表孫普選說:“許多年來馬恒昌創(chuàng)造的‘忘我生產、無私奉獻’精神一直激勵著我們,在新時期這種精神更得到了完善與升華:只有努力學習世界先進技術,馬恒昌小組才能始終走在時代的前列?!瘪R恒昌的長子、74歲的馬春忠評價父親:經歷了自發(fā)—自愿—自覺的人生跨越??梢哉f知恩圖報的樸素情懷是馬恒昌為國家奉獻畢生心血的基礎,直至升華到為工人階級的歷史使命而奮斗的責任感。1985年7月臨終前,馬恒昌對子女們說的是:“共產.黨的恩情咱老馬家?guī)纵呑右矆蟠鸩煌臧?!”報效新中國,成為馬恒昌一生的信仰。

總結

20世紀50年代初,“馬恒昌小組”是一個赫赫有名的英雄集體。這個英雄集體聞名全國,帶動了一場席卷神州大地的熱火朝天的愛國主義勞動競賽。這個英雄集體以第一個實行班組民主管理、第一個倡議開展全國性勞動競賽、第一個成立技術研究會倡導技術革新、第一個建立崗位責任制、第一個建立健全班組管理制度,被譽為“我國班組建設的搖籃”,成為中國工人階級的一面旗幟?!榜R恒昌小組”的帶頭人就是著名的全國勞動模范、有“工業(yè)戰(zhàn)線的排頭兵”之稱的馬恒昌。馬恒昌是“馬恒昌小組”的核心,是“馬恒昌小組”的靈魂。

按“鍵盤左鍵←”返回上一章   按“鍵盤右鍵→”進入下一章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