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述
潘多,1939年出生,西藏昌都地區(qū)德格縣人。她原是拉薩西郊七一農(nóng)場的一名工人,1958年參加中國登山集訓隊,無論負重還是急行軍從不落后男隊員一步。1959年,她登上6330米的唐拉堡峰,同年7月7日登上7546米的慕士塔格峰,創(chuàng)造了女子登山高度世界紀錄,榮獲體育運動榮譽獎?wù)乱幻?,獲破世界紀錄獎?wù)乱幻?,被授予國家級運動健將稱號。1961年6月17日登上7595米的公格爾九別峰,再次打破女子登高世界紀錄。獲打破世界紀錄獎?wù)乱幻逗腕w育運動榮譽獎?wù)乱幻丁#保梗罚的?,36歲、已經(jīng)是3個孩子母親的潘多加入中國共產(chǎn)dang。同年,作為中國登山隊副隊長,與8名男隊員一起,于5月27日從東北山脊登上海拔884813米的珠穆朗瑪峰,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從北坡登上世界最高峰的女運動員,展現(xiàn)了新中國婦女自強不息、勇于奉獻的精神風貌。曾三次榮獲國家體委授予的“體育運動榮譽”獎?wù)?,被評為建國35周年、40周年、45周年“杰出運動員”。1979年被全國婦聯(lián)評為“三八”紅旗手。1981年后任江蘇省無錫市體委副主任、全國體總副主席。1985年被國家體委授予“新中國體育開拓者”榮譽獎?wù)?。連續(xù)當選為五屆、六屆、七屆、八屆、九屆全國人大代表。1998年退休。2008年獲中國恒好光耀60年——“恒源祥”最具影響力的新中國體育人物稱號。
事跡
潘多
潘多1939年出生于西藏自治區(qū)昌都德格縣,潘多在藏語指“有用的人”,這也正是潘多一生為之奮斗的目標。
1958年,19歲的潘多對于“登山”還感到很陌生,那時她在西藏七一農(nóng)場當工人。有一次午休時,見有人到農(nóng)場挑登山隊員。“什么?‘登山’也是職業(yè)?為什么要登山呢?”當她了解到這也是一項體育項目時,有些動心,但又怕人家不要她。
這時,身旁的小姐妹攛掇她:“去吧,你身體條件這么好,有什么不行的?”
經(jīng)不起小姐妹的百般起哄,她舉起了手:“我報名!”
接下來就是漫長的等待,等呀,等呀,晚上都睡不著,緊張極了。直到七八天后,她接到通知讓去報到,并且什么都不用帶,登山隊有吃有穿什么都有。潘多高興地想:“這么好??!反正我是個獨生女,父母也不在了,一身輕,就把一切都交給登山隊了。”
當時參加登山訓練的隊員來自五湖四海,有三十幾個民族的兄弟姐妹,既有大專院校畢業(yè)生,也有工人、農(nóng)牧民和解放軍。大家懷著一個共同的目標走到一起。
潘多和好多人都是山區(qū)長大的,尤其是西藏的隊員,長期生活在高海拔地區(qū),對登山更有有利條件。但是,登山隊的訓練緊張而艱苦,出操、跑步、負重行軍四五十千米,一天十幾小時的訓練讓許多人都打了退堂鼓。但是潘多卻說:“我沒有選擇,只能往上沖!既然從基層選上來,就更不應(yīng)該怕吃苦,我不想被人笑話?!?/p>
在一個月的選拔期內(nèi),登山隊對多方面的要求都很嚴格,不合格的人都被退回去了,到最后合格達標的人寥寥無幾,潘多卻通過了登山隊的三次選拔測試,成為中國登山隊正式隊員。
從小在西藏長大的潘多對漢語一竅不通,到了登山隊后,語言成了她與人溝通的一大障礙。雖然隊里配有翻譯,但想要求進步或者想和女隊長說點兒悄悄話時,總不能讓翻譯去幫著說吧。于是她開始留心別人說的每一句漢語,注意聽、認真記,然后開始嘗試一點兒一點兒地說,說不標準的時候別人指點她,她再改正。
潘多最頭疼的是開會,人雖坐在那里,可是聽了半天也聽不懂說什么,會后還要請翻譯復(fù)述一遍。后來她索性在每次開會前,先請翻譯將會議的內(nèi)容講給她聽,心中有數(shù)了再去開會,看看這些內(nèi)容漢語是怎么說的。
潘多的膽子很大,剛剛會一點兒漢語她就大膽地說,說不標準也不難為情。反正自己沒上過學,管它呢!雖然常被人笑話,有的還學她蠢嘴蠢舌的樣,她也不生氣,越這樣,對錯誤的發(fā)音越深刻。
就這樣一點點、一句句,一年以后,潘多就完全可以用漢語和人交流了。
緊張的訓練沒過多久就有了回報,并從此一發(fā)而不可收拾。在參加登山隊的第二年,1959年7月7日,潘多順利登上海拔7546米的慕士塔格峰,榮獲體育運動榮譽獎?wù)乱幻?,獲破世界紀錄獎?wù)乱幻?,并被授予國家級運動健將稱號。
作為一名藏族隊員,潘多為了更好地與教練、隊友交流,也為了更快地成為一名優(yōu)秀運動員,她下功夫?qū)W習漢語,經(jīng)過短短的幾個月,潘多就能說一口流利的漢語了。
1959年,中央批準中國男女混合登山隊攀登慕士塔格峰。慕士塔格峰的海拔為7546米,超過法國女運動員克·郭剛登上加涅什峰時所創(chuàng)造的世界女子登山高度7456米的紀錄,這是自1934年出現(xiàn)女子登山運動以來的最高紀錄。
面對機會與挑戰(zhàn),潘多決心向世界新高度發(fā)起沖擊。
在當?shù)?,柯爾克孜族和塔吉克族的牧民將慕士塔格峰稱為“冰山之父”。此峰攀登路線長,明暗裂縫縱橫交錯,稍有不慎就有掉入深淵的危險。
7月6日這一天,慕士塔格峰終于被潘多和她的隊友征服了。英雄凱旋歸來后,周恩來、陳毅、賀龍等中央領(lǐng)導(dǎo)人親切接見了慕士塔格峰的首批主人,并向打破世界紀錄的女隊員潘多授予“體育運動榮譽獎?wù)隆薄?/p>
1961年,上級又決定中國女子登山隊攀登新疆境內(nèi)的公格爾九別峰,力爭再創(chuàng)世界女子登山新紀錄。公格爾九別峰海拔7595米,山形陡峭直立,山上四季飛雪,草木不生,在海拔5000多米雪線以上覆蓋著幾十米乃至幾百米深的冰雪裂縫,不僅攀登困難,而且還容易造成雪崩。攀登這樣的高峰是一場極為艱辛的戰(zhàn)斗,但潘多與全體女隊員不懼危險,不畏死亡,決心以“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氣概完成祖國的重托。在最后沖刺時,潘多忍著劇烈的頭痛、干渴和手腳麻木的痛苦,奮力攀過一個又一個雪坡,經(jīng)過九小時的頑強拼搏,潘多和隊友西繞終于登上了頂峰。在返回途中潘多的雙腳被嚴重凍傷,后來被截去五個腳趾,成了三等甲級殘廢。她榮獲打破世界紀錄獎?wù)乱幻逗腕w育運動榮譽獎?wù)乱幻丁?/p>
1963年春節(jié),潘多與無錫籍隊友鄧嘉善喜結(jié)良緣。不久,根據(jù)中國登山隊黨委的決定,潘多去北京中央民族學院干訓班學習,鄧嘉善擔任西藏林芝登山營地領(lǐng)隊兼教練。
1965年潘多畢業(yè)后,就奉命趕往西藏林芝登山營地接受新的任務(wù)。那一陣,國外有些人借口1960年中國三名運動員登上珠穆朗瑪峰時是晚上,沒有留下照相資料,不予承認。因此,中國登山隊決定1966年再次攀登珠穆朗瑪峰。
在征服了一座座高山后,潘多將目光投向了被喻為神山的珠峰。她一到林芝營地,立即投入了緊張的備戰(zhàn)。
但是,由于“文革”的原因,登峰計劃被耽擱了。
一直到了1975年,攀登珠穆朗瑪峰的計劃終于又被提上日程。中國登山隊在最短時間內(nèi)組成了“中國男女珠穆朗瑪峰登山隊”領(lǐng)導(dǎo)班子,潘多任副隊長,鄧嘉善任副政委。
當?shù)弥欠逵媱濕R上付諸實施時,潘多十分激動,并以最快的速度從無錫趕到北京進行體能訓練。此時的潘多已是36歲的“高齡”,而且還是三個孩子的母親,且正在哺乳六個月大的小女兒,加之身體開始發(fā)胖,身體狀況也不好,凍傷的腳趾紅腫發(fā)炎、骨膜炎疼痛等。
臨去登山隊報到時,小女兒揪著她的衣角,說什么都不肯撒手。潘多的眼淚一下子就涌上來了,登珠峰畢竟充滿風險,這一去還能不能回來,她心里一點兒底都沒有。但他們狠心地把孩子托付給了孩子的姑姑后,就回到隊里開始急訓。當時潘多的體重是80多千克,這樣的體重要登山是絕對不可能的,但是她心不死,她說:“日本人正準備從南坡登珠峰,我們不能落在后面,中國以前被稱為‘東亞病夫’,我們要摘掉這頂帽子,我們要證明給他們看,我們比他們強!因此,我們誓死也要登珠穆朗瑪峰,而且要從北坡登!”
潘多以超人的意志和決心,闖過了訓練關(guān)。在僅有半年的訓練時間里,隊員們每天腿上都綁著二三十千克的沙包跑步,一跑就是幾十千米,就這樣練,否則哪有體力登山?登山時根本吃不下東西,連喝水都要吐(高山反應(yīng))。潘多還經(jīng)常背著沙袋單獨加練,硬是把贅肉給練掉了。
半年后,1975年5月17日,潘多帶領(lǐng)中國登山隊向著珠穆朗瑪峰發(fā)起了沖鋒,開始了艱難的攀登。
18日,三名女運動員潘多、昌措和桂桑參加第二突擊組,從大本營出發(fā)了。5月21日,正當潘多他們在雪山上與嚴酷的大自然進行生死搏斗的時候,大本營黨委通過報話機告訴潘多,她已被正式批準為中國共產(chǎn)dang黨員。這一喜訊,使潘多深受鼓舞,興奮異常。她表示,一定要經(jīng)得起考驗,努力克服困難,登上頂峰,完成黨和人民交給的任務(wù)。當日,潘多和昌措前進到7600米營地。
這天,風云突變,下起了大雪,七八級以上的高空風瘋狂呼嘯,氣溫急劇下降,她們被迫在營地待命了三個日夜。
25日,天氣轉(zhuǎn)好。潘多和昌措隨第二突擊組的男隊員又前進到8300米高山營地。這時,因體力原因,突擊隊里有兩名女隊員和七名男隊員被迫下撤。
26日,珠峰地區(qū)海拔8000米以上高空,突然又刮起了十級大風。下午3時,登山隊黨委命令第二突擊組務(wù)必在當晚上升到8680米突擊營地,于27日與第一突擊組同時突擊頂峰。
這時,參加突擊頂峰的女運動員只有潘多一個人了。潘多精神抖擻,斗志昂揚,和四名男隊員一起以氣蓋山河之勢,迎著狂暴的高空風,英勇地向突擊營地進發(fā)了。
從8300米到8500米的珠峰北坡,是由東向西的黃色巖層,巖石嚴重風化,結(jié)構(gòu)松散,加上坡度大,風急,稍不注意就要發(fā)生滑墜。晚上9時許,珠峰地區(qū)夜幕降臨。潘多和男隊員們終于到達了8680米的突擊營地。兩個突擊組的9名男女同志勝利會師了。
晚上11時,突擊隊黨支部書記索南羅布主持召開了支部擴大會。會上,潘多撫今思昔,十分激動。她說:“我是一名新黨員,黨把攀登珠穆朗瑪峰頂峰的任務(wù)交給我,我一定堅決去完成?!?/p>
27日,向頂峰沖刺的時刻到了,大家不顧刺骨的寒冷,立刻打冰拉繩索,一起動手把三米高的紅色金屬測量跕標牢牢地豎立起來,然后展開鮮艷的五星紅旗,拍攝電影、照片。按預(yù)先分工,采集了巖石標本和冰雪樣品,測量了覆雪的深度。
早晨8點,潘多和戰(zhàn)友們一起整好行裝,向珠峰頂峰挺進了。這時,珠峰地區(qū)出現(xiàn)了一個只有三四級風的罕見的好天氣,火紅的朝陽照射著起伏的冰山雪嶺,珠峰頂峰高高聳立在碧藍的天空中。潘多面對著即將被自己踩在腳下的珠峰頂峰,胸懷無比寬闊。
9時10分,潘多和第二小組的四名男隊員到達珠峰“第二臺階”的底部?!暗诙_階”是攀登珠峰的最后一道險關(guān)。她們沿著第一突擊組索南羅布等同志在這里固定好的尼龍保護繩和架起的金屬梯,順利地登上了“第二臺階”的頂部。這時,風勢逐漸增大,潘多和男隊員們頂著八九級的高空風,繼續(xù)前進。不多時,隊員們來到一道陡峭的大冰坡面前。大冰坡隨著山勢上窄下寬成“三角”形。
當潘多等爬到冰坡五分之三的地方,坡度達到了六七十度,不能繼續(xù)向上爬了。于是她們沿著山體向北橫切,在北側(cè)的巖石坡上一步一步地徐徐向上攀登。
正式?jīng)_頂?shù)倪@幾天來,在所有人奮不顧身的努力下,一切都按照登山隊預(yù)想的方案順利地進行,然而,驚險的一幕還是發(fā)生了。
當時大約是在海拔8600米,潘多在爬一個臺階的時候,背包和帳篷卡在了巖石縫里拉不出來。她抓著背包帶子想把它從巖石縫里拉出來,就在拉的時候,身體失去了重心,眼看就要從山上滾落下去。
回過神來的潘多立刻機敏地采取了補救措施,她不管三七二十一,看準了一個巖石縫,趕緊把腳狠狠地插了進去,扒住,才穩(wěn)住了身體。扒住巖石后,潘多調(diào)整呼吸,定了定神,便毫不猶豫地跟著男隊員繼續(xù)往峰頂爬。
“差幾步就要到頂了,還沒完成任務(wù)就犧牲,那怎么行呢?”這是潘多沖頂路上唯一的想法和最大的動力,而這個念頭也一次次保護著她死里逃生。
珠穆朗瑪峰北坡接近峰頂一帶有高達數(shù)十米的冰陡崖,上面的冰凍得十分結(jié)實,根本站不住腳,是登頂過程中難度最大的一段路程。有了先前的驚險,潘多和隊友們每個人都繃緊了神經(jīng),腦子里連一絲雜念都不敢閃現(xiàn)。一旦滑下去,連尸體都找不到,況且就快到頂了,不能大意。
30千克,這是沖頂時他們每個人身上的負重,包括衣服和冰鎬、背包等必需品。氧氣瓶是法國產(chǎn)的,光空瓶子就有8千克重,由于瓶子壓力不夠,攜氧能力很差。高山靴也是個大負擔,那時的靴子和冰鑿是分開的,每天晚上睡覺的時候,都要把冰鑿卸下來再把靴子脫下來。然而珠穆朗瑪峰上的嚴寒常常把冰鑿和靴子凍在一起,睡覺前脫不下來,大家只能穿著高山靴連著冰鑿一起鉆進睡袋。鋒利的冰鑿一下子就把睡袋劃破了,人只能挨凍。
登山講究的是身手敏捷,然而為了防止被凍傷,潘多他們往往是里三層外三層地穿著厚厚的衣服:鴨絨背心、毛衣、羊絨衣、沖鋒衣、棉毛褲、羊毛褲、鴨絨褲、沖鋒褲……臃腫不堪。但是不管怎么樣,尤其要注意保護好雙手,如果手被凍壞了就什么也干不了。
潘多雖因九天的艱苦行軍體力消耗太大而十分疲乏,但她仍然堅持背著氧氣瓶,并且沒有比男隊員多吸一口氧氣。最后,她以頑強的意志和男隊員一起勝利地登上了珠峰頂峰。
珠峰頂端是一個東南——西北走向的魚脊形地帶,長十余米,寬一米左右。南側(cè)是凹進去的懸崖絕壁,上面有凸出來的冰雪,北側(cè)是巖石坡。向四周望去,起伏的群山伏在腳下,迷蒙的云海直連天際。
當侯生福用無線電報話機向大本營報告勝利登上峰頂時,潘多心中無比激動,頓時,一身的疲勞煙消云散。她立即同男隊員一起,按照計劃進行在頂峰的工作。為了做好頂峰的遙測心電圖,潘多冒著凜冽的寒風在僅有一米多寬的珠峰頂部的冰雪上,靜靜地躺了六七分鐘。
下午14時40分,絨布寺大本營,海拔5400米。每個待在大本營的人都在大口呼吸,指揮部里,所有人的眼睛都緊緊地盯著桌上的那兩部黑色的步話機。半小時前,一塊黑色的云彩從西面飄來,罩住了峰頂,潘多和其他8位登山隊員頓時消失在觀測儀的目鏡中,生死未卜。
步話機終于響起,一陣雜音過后傳來的是特大喜訊:中國9位男女登山隊員已于14時30分勝利登頂!大本營和其他所有觀測站、營地的登山與科考隊員們難以抑制心中的激動,緊緊擁抱在一起,歡呼雀躍。
在峰頂?shù)臅r候,他們向著北京的方向,發(fā)自內(nèi)心地大喊:“毛主席萬歲!共產(chǎn)dang萬歲!”
在峰頂,他們把一個3米高的金屬架立起來,這是國家測繪總局給他們的任務(wù),要準確測量珠穆朗瑪峰的高度。這一次,他們和科學工作者一起測出珠峰的高度是884813米。
潘多的第二個任務(wù)是到了頂峰以后做一次心電圖測試,也是從科學的角度來實驗,看女性在世界最高峰上和男性有哪些不同。她穿著特制的測試服躺在冰雪之中——衣服內(nèi)的電線一端接著身體的各個部位,另一端則插到報話機里。做心電圖測試本來要盡量放松,但是處于寒冷和缺氧狀態(tài)下,她哪里放松得下來?身子抖個不停。
此時的潘多被巨大的喜悅和幸福感籠罩著,幾乎忘記了剛剛和死神擦肩的那一幕。
過去中國人登山,不管男女都是二十幾歲,也基本上是沒有結(jié)過婚的。當時,潘多是第一次登世界最高峰,恐怕也是最后一次機會了,所以,登上地球之巔是她多年來的夢想,不管困難多大,也都要竭盡全力地去拼搏。潘多說:“在舊社會,我們婦女是底層的,中國共產(chǎn)dang解放西藏后,我們婦女也獲得了解放,實現(xiàn)了男女平等。我能登上珠峰,顯示了我們婦女在新中國的地位,男同志能做到的事,我們女同志也一樣能做到?!?/p>
北京時間15時40分,英雄的9名男女登山運動員懷著無比喜悅和自豪的心情離開珠峰峰頂下撤了。這時,潘多是多么激動啊,她想:自己能和戰(zhàn)友們一起登上了世界最高峰,這是登山隊36名女同志的共同勝利,是全中國婦女的勝利和驕傲?。〗窈?,在祖國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shè)中,還會有許多高峰等待著中國婦女去攀登,還會有無數(shù)的艱險要我們?nèi)?zhàn)勝啊……
像是在沖頂?shù)模秱€多小時里用盡了所有的力氣,下山的時候,潘多感到了前所未有的絕望。身體因為寒冷并且虛弱而不住地發(fā)抖,兩條腿好似踩在了棉花上,軟弱無力。大大小小的碎石不斷地從山頂往下滾落,不小心被大塊的砸到或者踩到正在滾落的石頭上,就有可能和它們一道滑入萬丈深淵。
而這時潘多心里反而沒有了緊張:“反正任務(wù)已經(jīng)完成了,能安全到達營地最好,不行的話也就算了……”
6月28日,首都18000多名群眾在體育館舉行盛大集會,熱烈歡迎我國登山隊凱旋歸來。中國登山隊再次登上珠穆朗瑪峰,創(chuàng)造了英雄的業(yè)績,振奮了全國人民的心。一時間,一股學習登山英雄的熱潮迅速在全國各地掀起。
潘多勇攀珠峰后,受到了全國人民的尊敬和愛戴。從20世紀70年代中期開始,潘多連續(xù)五次當選為全國人大代表,而且被光榮地選進大會主席團。從此,潘多就一直深入群眾之中,傾聽普通百姓的意見,會前認真準備提案,積極參政議政。潘多還是無錫市少數(shù)民族聯(lián)誼會的副會長,她特別關(guān)心在無錫市的其他少數(shù)民族同胞,幫助他們解決困難;還為貧困學生捐款代繳學費,過節(jié)時買肉、糧油、水果等上門慰問,令這些少數(shù)民族同胞十分感動。
1980年夫妻倆退役之后,潘多決定隨丈夫把家安在無錫。在登山隊里,鄧嘉譽是領(lǐng)導(dǎo),但回到無錫,夫妻倆不能在同一部門工作,于是潘多從1981年開始任無錫市體委副主任,鄧嘉譽則擔任江南中學的校長。
大概是因為在登山的歲月里積累了應(yīng)付各種環(huán)境的經(jīng)驗,潘多的適應(yīng)能力很強。定居太湖之濱后,她很快就融入了江南的生活,吃慣了偏甜的口味,喝慣了太湖的水。在無錫市體委當了18年副主任,她分管過群眾體育活動、射擊等競技體育項目和外事工作。從運動員到管理者,潘多沒有更多的話,她只淡淡地說:“不斷學習唄,每一件事情都有一個從不會到會的過程,我一直在學習?!?/p>
從1994年起,潘多連續(xù)四次被評為全國45名“杰出運動員”之一。1995年,潘多參加了在北京召開的第四次世界婦女大會。會上,她以滿腔熱情歌頌了中國共產(chǎn)dang領(lǐng)導(dǎo)西藏人民建設(shè)新西藏所取得的偉大成就,以及廣大藏族同胞在祖國的懷抱中過著幸福生活的情景,使全世界的許多婦女對西藏的現(xiàn)狀獲得了客觀正確的認識。
退休之后,潘多有了更多的自由時間,但她并沒有就此休息,而是從體育巔峰漸漸向教育的高峰邁進。
當年自從下了珠峰以后,潘多的體重掉了整整15千克,身體狀況不允許她再從事心愛的登山事業(yè)。然而,一個熱愛攀登的人,她的心怎么離得開攀登?多年來,全國各地不時有攀巖等戶外競技訓練單位邀請潘多前往指導(dǎo),她總是欣然接受。爬泰山,她一口氣直上直下;登華山,她連夜攀遍5座山峰。直至年逾60,身手卻仍在年輕人之上。
從1998年開始,潘多擔任上海同州模范中學的名譽校長,用自己的攀登精神教育每一個有志青年。盡管定居在無錫,她幾乎每個月都去上海,在同州模范中學辦公樓三樓的那間“名譽校長辦公室”里盡心盡責地履行職責:與學生和老師談心,和校長一起研究學校的工作安排。她說:“我給孩子們講我登山時的故事,要求他們克服困難,為自己制定目標并為達到目標而去奮斗,教會他們登山的精神?!?/p>
苦字面前不搖頭,難字面前不低頭,死字面前不回頭,這是潘多教給孩子們的成功要訣。有了這個口訣,孩子們克服了怕水的困難,學會了游泳;攀巖小隊員克服了體能極限,在山頂看見了最美的風景……
潘多說:“我離開西藏登山隊已經(jīng)25年了,但我始終是西藏的女兒,一直關(guān)心登山事業(yè)的發(fā)展,每一次登山活動我都得看,都得聽。現(xiàn)在西藏登山事業(yè)取得了非常了不起的成就,我非常高興。一些年輕隊員正在攀登世界14座8000米以上高峰,他們這個隊伍非常精干,隊伍越來越強大,我相信一定能實現(xiàn)攀登14座的宏偉目標,我作為西藏登山隊的一名老隊員,為他們感到驕傲和自豪。看到我們登山隊后繼有人,而且大大超過我們,我感到非常高興。”
總結(jié)
潘多,是個傳奇,是中國女性的驕傲,是奧林匹克精神極好的代言人。潘多的一生,是傳奇的一生,是感人的一生。潘多的經(jīng)歷,是我們常人聞所未聞的;潘多的功績,也是我們大家所稱頌的。她經(jīng)歷了貧窮、苦難、艱險,但她逆境成才,拼搏成才。她不怕困難、百折不撓的精神,是值得我們廣大青少年學習的。喜馬拉雅的懸崖峭壁旁,也灑下了少年潘多充當馬幫背夫的辛酸汗水;帕米爾高原和珠穆朗瑪峰上,更刻勒下了青年潘多爬冰臥雪、戰(zhàn)天斗地的光輝篇章。潘多的故事,是現(xiàn)時代少有的傳奇;潘多的業(yè)績,潘多創(chuàng)造的攀登精神,更值得現(xiàn)時代的人們學習和發(fā)揚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