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述
楊利偉(1965—),遼寧省綏中縣人,1983年入伍,1988年入黨,歷任空軍航空兵某師飛行員、中隊長,曾駕駛過殲擊機、強擊機等多種機型,安全飛行1350小時,1998年1月成為中國首批航天員。他牢記使命,矢志航天,苦練超越自我、挑戰(zhàn)極限的過硬本領(lǐng),以優(yōu)異成績完成8大類58個專業(yè)的學習訓練任務(wù),2003年7月成為中國首位載人航天飛行員,10月15日,受命乘坐中國自行研制的“神州5號”載人飛船成功進入太空,16日安全返回地面,圓滿完成了中國首次載人航天飛行任務(wù),在全球的關(guān)注下實現(xiàn)了中華民族千百年來的“飛天”夢想,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位進入太空的太空人。黨中央、國務(wù)院、中央軍委授予他“航天英雄”榮譽稱號,并頒發(fā)“航天功勛獎?wù)隆?,2004年獲“中國十大杰出青年”榮譽稱號。他在中共十七大上當選為中央候補委員。
事跡
楊利偉
楊利偉出生在遼寧省綏中縣。綏中靠近渤海灣。大海養(yǎng)育了楊利偉,同時也塑造了他剛毅質(zhì)樸、沉靜溫雅的性格。兒時,面對藍色的大海,他有一個夢想。希望有一天,能像海鷗那樣,向著藍天飛去。
楊利偉的父親楊德袁是20世紀60年代初期畢業(yè)的大學生,先當教師,后在遼寧省綏中縣一家農(nóng)副產(chǎn)品公司做行政工作,他的母親魏桂蘭是一位中學語文老師。楊利偉還有一個姐姐、一個弟弟,全家5口人和和睦睦,過著舒心平靜的生活?!疤ぬ崒嵽k事,老老實實做人”,這是楊利偉父母對他的要求。
兒時的楊利偉腦子靈,反應快,還是個娃娃頭。小學畢業(yè)時,他以優(yōu)異成績考進縣重點中學尖子班,理工科成績很好的他多次參加全縣中學生的數(shù)學競賽,拿過不少獎。他還特別喜好擺弄各種電器。
楊利偉自幼比較文弱、性格內(nèi)向、缺少膽量。為了改變小利偉的性格,每年寒暑假,爸爸有意識地帶他去爬山或到縣東六股河去游泳。秋天,帶他去大山里爬樹采摘果實。從此,小利偉竟對探險及運動有了興趣,常常同伙伴跋山涉水野游,登狐仙洞山探訪狐洞、尋訪古寺遺址,尋覓傳說中的“鏈鎖地井”??赐觊W閃的紅星、小兵張嘎、雞毛信等戰(zhàn)爭故事片后,他央求爸爸幫助同班的小伙伴趕制了紅纓槍,毛遂自薦當上了兒童團長。而看了鐵道游擊隊后,他就一直夢想做火車司機。
后來,楊利偉就喜歡上了體育運動,身體越來越棒。不知是綏中人的身體特質(zhì)還是其他原因,部隊常會到綏中縣高中選拔飛行員。
1983年6月,在楊利高中三年級的時候,空軍招飛人員要在當?shù)貞獙卯厴I(yè)生中選拔飛行員,而從小就有從軍夢的楊利偉第一個到選飛報名處報上了自己的名字,經(jīng)過嚴格的選拔、考察、體檢、面測等程序,18歲的楊利偉正式成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飛行學院的一名學生。
在4年的學院生活中,他的學習訓練成績一直很優(yōu)秀。
1987年,楊利偉從飛行學院畢業(yè),成為空軍某師一名強擊機飛行員。天生聰慧加上勤奮努力,他不久便成了師里的飛行尖子,后來他又成為一名優(yōu)秀的殲擊機飛行員,祖國的萬里藍天留下了他矯健的身影。
1992年夏天的一天,楊利偉所在部隊來到新疆某機場執(zhí)行訓練任務(wù)。他駕駛著戰(zhàn)鷹在吐魯番艾丁湖上空做超低空飛行。突然,飛機發(fā)出一聲巨響,霎時間儀表顯示汽缸溫度驟然升高,發(fā)動機轉(zhuǎn)速急劇下降!楊利偉明白,飛機的一個發(fā)動機不工作了,自己碰上了嚴重的“空中停車”故障,情況非常危險。緊急關(guān)頭,他卻異常的冷靜。他一邊向地面報告,一邊按平時訓練的要領(lǐng)做出一系列動作,進行妥善處置。他心里只有一個念頭:一定要把飛機開回去!他穩(wěn)穩(wěn)地握住操縱桿,慢慢地收油門,駕駛著只剩一個發(fā)動機的戰(zhàn)機一點點往上爬升,爬升1500米、1000米、1500米,飛機越過天山山脈,向著機場飛去,穩(wěn)穩(wěn)降落在跑道上。
楊利偉因此榮獲了三等功。
1995年9月,載人航天工程指揮部獲中央軍委批復,從空軍現(xiàn)役飛行員中選拔預備航天員。工作分為四步走,即預選、初選、復選、復審四個階段。
預選是由原國防科工委和空軍聯(lián)合組成的選拔領(lǐng)導小組,按照一系列條件,從全軍現(xiàn)役飛行員中進行篩選。條件中包括有堅定的意志、獻身精神和良好的相容性,身高160厘米至172厘米,體重55千克至70千克,年齡25歲至35歲,殲擊機、強擊機飛行員,累計飛行600小時以上,大專以上學歷,飛行成績優(yōu)良,無等級事故,無煙酒癮,最近三年體檢均為甲類等。符合以上條件的總?cè)藬?shù)是1500多人,之后調(diào)閱這些人的全部檔案,并做全面情況調(diào)研,確定886人參加初選。楊利偉有幸入選了。
楊利偉為這個夢想而激動。他說:“航天員是個非常神圣的職業(yè),我特別希望能走進這支隊伍?!?/p>
初檢通過了,楊利偉又被安排到北京空軍總醫(yī)院參加臨床體檢。他心里特別高興,提前三天就去了。護士開玩笑說:“你也太積極了吧!”
然而,加入這支隊伍并不是容易的。航天員的選拔近乎“苛刻”,要“過五關(guān)斬六將”。醫(yī)學臨床檢查,要對人體幾十個大大小小的器官逐一檢查。航天生理功能檢查,被人們形象地稱為“特檢”:在離心機上飛速旋轉(zhuǎn),測試受試者胸背向、頭盆向的各種超重耐力;在低壓試驗艙測試受試者上升到5000米、1萬米高空時的耐低氧能力;在旋轉(zhuǎn)座椅和秋千上檢查受試者前庭功能;進行下體負壓等各種耐力測試。
幾個月下來,886名初選入圍者變成了90人。然后,從90人中又篩選出60人,到北京接受再次體檢,也就是復檢。60人分為四批,15個人為一批,楊利偉是第二批。
1996年8月,楊利偉到現(xiàn)在所在的航天醫(yī)學工程研究所做特殊功能檢查。查完了,只剩下20人。60個人當中,第二批選上了15人,選拔成功率比較高。
到了12月,結(jié)束了全部測試,卻沒有宣布結(jié)果,只是要他們回部隊等待消息。那年只選12個,這意味著,20個人當中有8個還將被淘汰。
1997年4月中旬,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指揮部集中了多名著名專家,做最后的研究和挑選,最后從20個人中錄?。保矀€人為預備航天員。楊利偉在臨床醫(yī)學、航天生理功能指標、心理素質(zhì)的測試中都達到了優(yōu)秀,成為其中的一員。
這12個人,學歷都在大專以上,駕機飛行都在800小時以上,平均年齡328歲,大都有處置空中險情的經(jīng)歷。
1998年1月,經(jīng)過長達兩年的太空人嚴格選拔,楊利偉幸運地同其他13人一起從參與選拔的1500名現(xiàn)役飛行員中脫穎而出,成為中國第一代航天員。
從飛行員到航天員轉(zhuǎn)變的第一道難關(guān)就是航天員基礎(chǔ)理論學習。要學的課程非常多,天文學、天體力學、空氣動力學、航天醫(yī)學、心理學、外語以及載人航天7大系統(tǒng)的有關(guān)知識等都要學,涉及30多個學科、十幾個門類,比在飛行學院的學習要難了幾倍、幾十倍。好多知識都是楊利偉從來沒有接觸過的。楊利偉的文化基礎(chǔ)在這批航天員中并不是最好的,因此掌握這些知識對他來說比較困難。但是他肯于吃苦,善于鉆研。
為了啃下這塊“硬骨頭”,楊利偉堅持白天專心聽課,晚上挑燈夜讀,連續(xù)兩年多幾乎沒有在晚上12點前睡過覺,就是春節(jié)也不例外。為防止打瞌睡,他買了個大水杯,泡上濃茶,不停地喝茶水提神。
功夫不負有心人,第一次考試時楊利偉得了93分,除了兩位曾經(jīng)在俄羅斯培訓過的航天員外,他的成績在新入選的航天員中名列第一。
楊利偉的英語基礎(chǔ)比較薄弱,為攻克英語關(guān),他經(jīng)常從航天員公寓往家里打電話,讓妻子張玉梅當自己的英語陪練,后來考試時,他竟然得了100分。辛勤的汗水終于換來了好的學習成績,他以全優(yōu)的成績順利通過了航天員的理論學習!
然而,要成為一名合格的航天員,除了需要掌握扎實的基礎(chǔ)知識外,還必須具備特殊的身體素質(zhì),接受嚴格的特殊訓練,培養(yǎng)超人的意志品質(zhì),向人的生理極限挑戰(zhàn)。
楊利偉的爆發(fā)力很好,短跑還可以,但是耐力較差,而在航天員訓練中,耐力訓練是最基本的訓練。為了把這一關(guān)攻下來,他就抓住各種機會練習長跑,結(jié)果導致骨膜炎,上廁所都不敢蹲下來。即便是這樣,楊利偉依然堅持不懈,最終跑出了“優(yōu)”的成績。
轉(zhuǎn)椅訓練可以有效地克服太空飛行中可能發(fā)生的“空間運動病”。但訓練的滋味十分難受,一般人上去轉(zhuǎn)不了幾圈就會頭暈、嘔吐。楊利偉練這個科目卻選最長的時間,做最大的強度。為了配合訓練,他晚上睡覺時不用枕頭,還把床腳墊高以適應太空失重狀態(tài)下的血液重新分布,提高抗“空間運動病”的能力。練到最后,這個科目他可以免試。
要“飛天”,就必須通過訓練來增強人的超重耐力,訓練時離心機在加速旋轉(zhuǎn),人受到的負荷從1個G逐漸加大到8個G,面部肌肉會變形,血液會被壓向下肢,造成頭腦缺血眩暈,前胸后背像壓了塊幾百斤重的巨石,造成心跳加快,呼吸困難。航天員們管這叫“魔鬼訓練”。在機器的左邊,有一個紅色的按鈕,是用來報警的。如果航天員在訓練時感到受不了時,就可以按按鈕叫停。但是,在每次離心機訓練時,楊利偉都以堅強的意志,忍受著常人難以想象的煎熬,從未碰過這個按鈕。
航天員執(zhí)行任務(wù)時必須熟練掌握飛行程序和任務(wù)要求,不能出任何差錯,因為飛船從發(fā)射升空到進入軌道,再調(diào)姿返回地球,持續(xù)時間幾十個小時甚至上百個小時,飛行程序指令上千條,操作動作有100多個。艙內(nèi)的儀表盤紅藍指示燈密密麻麻,各種線路縱橫交錯,各種設(shè)施星羅棋布,稍有疏忽就可能釀成大錯。
楊利偉反復演練,他把能找到的艙內(nèi)設(shè)備圖和電門圖都找來,貼在宿舍墻上,隨時默記。他還用小型攝像機把座艙內(nèi)部設(shè)備和結(jié)構(gòu)拍錄下來,輸入電腦,刻制了一個光盤,業(yè)余時間有空就放來看。最后做到閉上眼睛也知道什么按鈕在什么位置、什么形狀、什么顏色,并能用操作桿準確無誤地操作。
經(jīng)過長期訓練,楊利偉對正常飛行、應急飛行,以及可能出現(xiàn)故障的判斷和處理都爛熟于心,應對自如。
2001年7月,楊利偉的妻子張玉梅因病住進醫(yī)院,做“腎活檢”手術(shù)。手術(shù)后,張玉梅身體十分虛弱,24小時平躺在床上一點兒都不敢動??墒?,手術(shù)后第三天,楊利偉就面臨一項新任務(wù):到吉林某空軍基地進行航天員高空飛行訓練。大隊領(lǐng)導很替楊利偉擔心:“你妻子生病,是不是推遲幾天出發(fā)?”楊利偉知道作為航天員保持飛行經(jīng)歷至關(guān)重要。當時他的壓力很大,一邊是他熱愛的事業(yè),一邊是心愛的妻子,哪一頭都舍棄不下。最后他決定讓年邁的父母來照顧愛人和孩子,自己照常參加航天員高空飛行訓練。
臨行前一天,楊利偉在妻子病床邊陪了整整一夜。第二天一早,他就回到了航天員大隊。那次高空飛行訓練,他完成得干凈利落,又一次取得優(yōu)秀成績。
在一年多的時間里,一邊是病重的妻子,一邊是緊張的訓練,楊利偉承受的壓力可想而知。但是,他的訓練成績一直名列前茅,從來沒有耽誤過一次訓練。
在為爭取成為太空人的訓練中,楊利偉與家人聚少離多。他的兒子楊寧康當時上幼兒園,楊利偉竟然有3年沒探望過兒子,以致幼兒園老師根本不知道孩子的爸爸是誰。
2003年7月和9月,在航天員14選5強化訓練和5選3確定首飛梯隊的綜合考核評定中,楊利偉的成績都名列前茅,最后5次考核,兩次99分以上,3次滿分。最終經(jīng)過無記名投票,楊利偉經(jīng)載人航天工程航天員選評委員會評定,具備了獨立執(zhí)行航天飛行的能力,被授予三級航天員資格。
10月14日晚上,領(lǐng)導正式通知楊利偉,由他擔任首飛的光榮任務(wù)。
盼望已久并為之奮斗多年的時刻就要來到了!那天晚上,楊利偉踏踏實實地睡了個好覺。
航天員對體重有要求。楊利偉168米的身高,體重一直保持在64千克。他喜歡吃肉,不喜歡吃蔬菜,可是為了保持體重不增長偏偏不能多吃肉,只能吃營養(yǎng)配餐,晚餐也不敢多吃,有糖的飲料不敢喝,學習航天理論一學就到深更半夜,也只能大口大口地喝濃茶。唯一例外的是,飛船發(fā)射那天早上,本來安排他吃點面條,他卻說:“不行,我得吃點肉,不然上天肚子餓了沒勁兒。”
從來沒有一次飛行,像楊利偉那樣,振奮著億萬人的心。
10月15日5時28分。在酒泉衛(wèi)星發(fā)射中心航天員公寓問天閣廣場上,身著乳白色航天服的楊利偉邁著從容而穩(wěn)健的步伐,向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指揮李繼耐走去:“總指揮同志,我奉命執(zhí)行中國首次載人航天飛行任務(wù),準備完畢,待命出征,請指示。中國人民解放軍航天員大隊航天員楊利偉?!?/p>
“出發(fā)!”隨著總指揮莊重下達的命令,楊利偉大聲答:“是!”一個標準的軍禮,定格在共和國的航天史冊上。這是一次英雄出征,這是一次偉大出征,這是楊利偉歷經(jīng)磨煉征服太空之旅。
進入“神州5號”載人飛船后,楊利偉按程序做著各項準備工作。時間在一分一秒地過去。離火箭點火起飛的時刻越來越近了……
8時59分,0號指揮員下達了“1分鐘準備”的口令?;鸺磳Ⅻc火。指揮大廳里充滿緊張氣氛,許多觀看飛船發(fā)射的人,緊張得仿佛一切在瞬間凝固了。
楊利偉在飛船內(nèi)安穩(wěn)地目視著前方,靜靜地等待著那輝煌一刻的到來。他情不自禁地舉起了右手,莊嚴地敬了個軍禮!
指揮大廳里傳出了清晰的口令:“10、9、8、7、6……”當屏幕上出現(xiàn)楊利偉向大家敬軍禮的畫面時,頓時掌聲雷動。一位老專家激動得滿眼淚花,不住地說:“楊利偉,好樣的!”因為他知道,在這樣的特殊時刻,楊利偉敬禮向大家致意告別,心里想的是大家、是祖國,唯獨沒有他自己。這不僅體現(xiàn)了楊利偉堅強的意志,良好的心理素質(zhì),更展現(xiàn)了楊利偉的人格魅力。
據(jù)國外有關(guān)資料顯示,發(fā)射前航天員因為激動或緊張,心跳一般都要加快,有的達到140次/分,而楊利偉在升空前幾秒,醫(yī)學監(jiān)視儀器顯示,他的心率是76次/分,完全沒有一絲緊張。事后楊利偉回憶說:“當時我沒有想緊張的問題,因為在整個過程中,一直在想著程序和操作。在執(zhí)行任務(wù)時保持平靜的心態(tài),這是每個航天員的必備素質(zhì)。無論干什么事情,你只要相信自己就不會緊張?!?/p>
飛船內(nèi),楊利偉鎮(zhèn)定地目視著前方,靜靜地等待著那輝煌一刻的到來。
9時整,火箭在震耳欲聾的轟鳴聲中,穩(wěn)穩(wěn)地拔地而起,飛向太空!
從飛船的舷窗往外望去,楊利偉看到了深邃而美麗的太空。他激動地告訴大家:“我看到美麗的太空了?!?/p>
這時,大家想起了一個故事。發(fā)射前,楊利偉參加飛船模擬發(fā)射演練。按照飛行程序,飛船起飛后3分20秒左右,罩在座艙外的“整流罩”將被拋除,航天員在此時可以看見舷窗外的天空。但在演練時,這只能是一種想象中的景況,不會實際發(fā)生。因此,指揮大廳里的老總們誰也沒料到航天員在此時會有什么反應。
演練在進行,飛船座艙內(nèi)的楊利偉在一絲不茍、忙而不亂地做著各種規(guī)定動作。程序剛剛走到3分20秒,指揮中心大廳里傳來楊利偉響亮的報告聲:“整流罩拋除,我看到窗外的天空了!”
專家們驚訝地問航天員系統(tǒng)總指揮兼總設(shè)計師宿雙寧:“你們的航天員訓練得這么好,連這都知道?”宿雙寧的自豪之情油然而生:“開玩笑,你都知道,他還能不知道?”
……
火箭的速度越來越快,逃逸塔分離,助推器分離,一、二級火箭分離,整流罩分離……楊利偉認真觀察著飛船儀器的工作情況,一切都進行得那么順利。
飛船進入了太空軌道。這時,楊利偉突然感覺到身體似乎要飄了起來,他清醒地意識到,飛船已經(jīng)脫離地球引力,來到了太空。在他還來不及體驗失重的奇妙感受時,就覺得好像頭朝下腳朝上,十分難受。他意識到這是在太空失重狀態(tài)下出現(xiàn)的一種錯覺,如果不及時克服,就很可能誘發(fā)“空間運動病”,影響任務(wù)的完成。他用平時訓練的方法,憑著頑強的意志,強迫自己在意識上去對抗和戰(zhàn)勝這種錯覺,很快就調(diào)整過來,恢復了正常。
飛船繞著地球90分鐘一圈高速飛行。一會兒白天,一會兒黑夜。黑白交替之間,地球邊緣仿佛鑲了一道漂亮的金邊,景色十分迷人。楊利偉拿起攝像機,趕緊把這壯觀的景色拍攝下來。
楊利偉在太空感覺到,我們的地球真的太漂亮了,漂亮得無可比擬。他屏住呼吸,久久看著眼前的景象,心里激動得不得了。在太空的黑幕上,地球就像站在宇宙舞臺中央那位最美的大明星,渾身散發(fā)出奪人心魄的彩色的、明亮的光芒,她披著淺藍色的紗裙和白色的飄帶,如同天上的仙女緩緩飛行。
楊利偉看到的一切,證明了中國航天技術(shù)的成功,他不由得從心里騰升起從未有過的強烈自豪感,為中國人飛上太空感到自豪。他鄭重地在飛行手冊上寫下了這樣一名話:“為了人類的和平與進步,中國人來到太空了!”
寫這句話,事前并沒有設(shè)計,他因為太激動了,而且是在真空中用特殊的筆寫的,字就寫得很潦草,寫完之后,他立刻拿到攝像鏡頭前讓大家看。他想把自己的驕傲和喜悅表達出來,和全國人民一起分享激動的心情。
飛船飛行到第七圈時,楊利偉又在太空展示了中國國旗和聯(lián)合國國旗,表達了中國人民和平利用太空,造福全人類的美好愿望。
根據(jù)飛行程序的安排,楊利偉可以在太空中休息5個多小時,但在21小時的飛行任務(wù)中,楊利偉只睡了半小時。因為他覺得首次太空飛行,機會難得,時間寶貴。除了完成規(guī)定的飛行程序和任務(wù)外,他抓緊分分秒秒,盡可能多地體驗在太空中的失重感受,多做一些動作、多拍一些資料,為今后的訓練和任務(wù)多積累經(jīng)驗。盡管動作幅度越大,空間運動病的折磨就會越強烈,產(chǎn)生頭暈、惡心、無力、頭痛、錯覺等,但是楊利偉嘗試了所有可能的動作,去體會在太空的感覺,給后人積累經(jīng)驗。
“神舟5號”中的楊利偉
飛船繞地球飛行第十四圈時,就要進入返回階段了,這是整個飛行的最關(guān)鍵階段,也是最危險的階段。在這個階段,飛船要以每秒8千米的速度穿越“黑障區(qū)”,船體要經(jīng)受2000多度高溫的考驗,航天員要承受比發(fā)射升空時更為難受的載荷沖擊力。這也是楊利偉太空之旅最驚險的一段。
按照程序規(guī)定,楊利偉精心做好了各項準備。當飛船一進入“黑障區(qū)”,窗外隨即傳來空氣被壓縮的強大呼嘯聲,飛船與大氣層產(chǎn)生了巨大摩擦,發(fā)出轟轟的撞擊聲,一瞬間飛船變成了一團大火球。此時任何動作都必須準確無誤,才能確保飛行成功。
強烈的使命感叮囑著楊利偉必須沉著、冷靜、準確、果斷地處置情況,決不能出現(xiàn)絲毫差錯。他按照訓練時的要求,一絲不茍地操作著……
在空中度過那難以承受的26秒時,地面的工作人員也陷入了空前的緊張。
10月16日清晨,楊利偉乘坐的“神州5號”飛船在太空經(jīng)過21小時23分鐘的飛行后順利著陸。
地面指揮大廳里,大家安靜得不得了,誰也不敢吱聲,因為飛船傳回來的畫面是定格的,楊利偉一動不動,甚至眼睛也不眨,大家都擔心他是不是出了什么事故。
3分20秒,在整流罩打開后,外面的光線透過舷窗一下子照進來,陽光很刺眼,楊利偉的眼睛忍不住眨了一下……
就這一下,指揮大廳有人大聲喊道:“快看啊,他眨眼了,利偉還活著!”
當時,有些白發(fā)蒼蒼的老專家,盯著大屏幕掉眼淚,哭得像個孩子。
楊利偉走出艙門。此刻,他說出了最想說的一句話:“我為祖國自豪?!?/p>
飛船總設(shè)計師高度評價了楊利偉的太空飛行:
不是一般的成功,而是非?;⒐Γ徊皇且话愕耐昝?,而是非常完美。
楊利偉在太空飛行中的完美表現(xiàn),震動了世界。而在戰(zhàn)友和家人心中,卻清楚地知道這一切都是因為他具有堅強的意志和勇于付出的精神,具有膽大心細、沉著冷靜的品性。
回來后,楊利偉成為了公眾人物,有許多活動需要他參加,但只要一有空,他就和戰(zhàn)友們在一起,交流太空飛行心得?;貋砗蟛痪?,他就主動要求參加航天員例行的體能訓練。
10月16日,楊利偉成為了全國人民心目中的民族英雄。那天,他回到北京航天城時已是晚上。21小時太空之旅的極度疲勞尚未消除,他就給訓練航天員的教員們一個個打電話,向教員們匯報自己在太空的情況。而此時電視里已全是他的新聞和形象,他卻仿佛什么都沒有發(fā)生。
一位老教員感嘆地說:“難得啊,難得。能在巨大榮耀面前,保持如此平常心態(tài),正是優(yōu)秀航天員應該具備的素質(zhì)?!?/p>
是的,面對巨大的榮譽,楊利偉沒有居功自傲,也沒有忘記航天員的神圣使命,猶如平時,淡然置之。為了實現(xiàn)中國人的太空夢,楊利偉確實舍棄了很多,甚至有可能是生命。面對這些,他說:“在飛天的征程上,不僅充滿了艱辛,風險也時刻存在,許多勇士為此付出了生命,但征服太空是航天員的神圣使命,作為一名軍人,就是要時刻準備奉獻和犧牲?!?/p>
每一個聽到楊利偉這番話的人,都從心里對這位英雄肅然起敬。也就不難明白在火箭升空前,為什么他的心跳會依然平靜如常。
2003年11月7日,中國首次載人航天飛行圓滿成功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楊利偉被授予“航天英雄”的光榮稱號。
楊利偉激動地說:“感謝祖國和人民對我的培養(yǎng),光榮屬于祖國,光榮屬于人民,光榮屬于千萬個航天人。我為祖國感到驕傲。我將繼續(xù)努力工作,時刻準備接受祖國和人民交給我的任何任務(wù)!”
楊利偉在香港訪問時,曾有人問他:“你在太空的時候有沒有看到上帝?”
楊利偉莊重地回答說:“我看到了——全國人民就是我的上帝。是祖國和人民送我上天,祖國和人民是賦予我使命的‘上帝’,也是給我力量和勇氣的‘上帝’。在太空飛翔最喜悅、最激動的時候,我想到的,就是祖國和全國人民?!?/p>
總結(jié)
隨著“神舟5號”的飛天,隨著一段歷時21小時23分鐘的太空遨游,全世界都記住了一個中國人的名字——楊利偉。從飛行員到航天員,從普通軍人到航天英雄,他是乘坐中國研制的“神舟5號”飛船遨游太空的第一人,他實現(xiàn)了中華民族的飛天夢想,他用自己的實踐體現(xiàn)了“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zhàn)斗、特別能攻關(guān)、特別能奉獻”的載人航天精神。
另外,拋開行業(yè)角度,楊利偉身上體現(xiàn)的是不怕犧牲、敢于犧牲的無畏精神和拼搏勇氣,正是這種精神和勇氣,印證了中華民族的偉大智慧與堅毅果敢。可以預見的是,楊利偉身上凸顯出來的中國載人航天精神,將是中華民族實現(xiàn)偉大復興的征程中不可或缺的、用之不竭的精神財富。
一個民族的智慧、一個國家的創(chuàng)造力,往往需要一些標志性成果來證明。載人航天飛行的圓滿成功,又一次向世人表明,中華民族完全有能力依靠自主創(chuàng)新,在世界高科技領(lǐng)域占有一席之地。
中華民族邁向太空的腳步之所以一刻也沒有停止,源自于我們這個古老民族與生俱來的對未知世界的探索勇氣,源自于我們民族文化底蘊中那種不甘人后、開拓進取的創(chuàng)新精神。
在助推“神舟”飛天的巨大力量中,有這樣一種源源不竭的強大動力——自主創(chuàng)新。中國航天人憑著這樣的膽識和氣魄,使載人航天工程從一開始就占據(jù)了制高點,將發(fā)達國家需要40年的研制時間縮短到11年,實現(xiàn)了跨越式發(fā)展。自主創(chuàng)新讓中華民族夢圓九天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