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說“人無信不立”強調的就是做人要講信用、守信義,要說話算數(shù),這樣別人才會相信你,才愿意和你打交道,愿意與你合作共事。一個有信用的人,即便能力差一點,別人也愿意給他機會,也愿意幫助他,也愿意和他做朋友。而一個能力再強的人,如果沒有信用,也會變成孤家寡人,成為人人避之的“惡人”。李嘉誠認為,要想成就一番大事,就必須講信用,哪怕講信用的代價很大,甚至公司要破產(chǎn),也要恪守信用,這樣才能贏得人心,贏得天下。
1信譽是立人之本,誠信是“金字招牌”
李嘉誠曾經(jīng)在一篇名為富而不奢:李嘉誠先生的君子風范的文章中說過這樣的話:“信譽、誠實,是我的第二生命,有時候比自己的第一生命還重要。”他把信譽視為做人的“金字招牌”,在經(jīng)商的過程中,他重視操守,講究誠信,逐步擴大了業(yè)務量和業(yè)務范圍,最終成為億萬富翁。
守信與成功有什么關系呢?李嘉誠曾做了這樣一個精辟的論述:“一個企業(yè)的開始意味著一個良好信譽的開始,有了信譽,自然就會有財路,這是經(jīng)商中必須具備的商業(yè)道德。就像做人一樣,要忠誠、有義氣。對自己說出的每一句話、做出的每一個承諾,一定要牢牢記在心里,并且一定要做到。當你建立了良好的信譽后,成功、利潤便會隨之而來。”
在創(chuàng)業(yè)初期,由于經(jīng)營不善,李嘉誠的長江塑膠廠瀕臨倒閉。在那段時間,李嘉誠每天強顏歡笑地回到家里,母親從他憔悴的臉上,看出了問題,便給他講了一個做人的故事。李嘉誠聽后大受啟發(fā)。
第二天,他回到工廠,召集全體員工開會,坦率地向員工說由于他的經(jīng)營不善,造成公司面臨困境,給大家的生活也造成了困難,并為那段時間因福利問題辭退員工的行為道歉,他表示,一旦廠里有了轉機,就將那些辭退的員工叫回來上班,這一做法很好地穩(wěn)定了員工們的情緒,鼓舞了大家的士氣。
隨后,李嘉誠開始有計劃地拜訪銀行、原料供貨商及客戶,他向他們解釋廠里所遇到的困難,誠懇地向他們請教如何度過難關,還請求銀行放寬對他們還款的期限。面對李嘉誠的誠懇態(tài)度,大多數(shù)人都能諒解他,因為如果長江塑膠廠倒閉了,對他們也沒有任何好處。因此,銀行、原料供貨商和客戶都做出了不同程度的讓步。
之后,李嘉誠趕緊處理庫存的產(chǎn)品,他將產(chǎn)品分為兩類,一類是優(yōu)質產(chǎn)品,完全可以推銷出去,一類是次等品,或款式過時的,于是他將這類產(chǎn)品低價賤賣。為此,李嘉誠親自上街,充當推銷員,他把質量差、款式過時的產(chǎn)品賣給批發(fā)商,而且在產(chǎn)品質量卡上,一律貼上“次品”標簽,通過這種辦法,他收回了一部分貨款,償還了一部分債務。
后來,在親戚朋友的幫助下,他籌集了一些資金,用于購買原料、添置新機器,又重新獲得了訂單。再后來,他償還了所有的債務,深深贏得了銀行、供貨商、客戶的信任。通過這些事,李嘉誠認識到,作為商人,最重要的是誠信,有了誠信,才有振興企業(yè)的希望。
信譽是企業(yè)生存和發(fā)展的法寶,也是個人立身的本錢。李嘉誠說,信譽是不可以用金錢來估量的,它是一個人的金字招牌,這塊招牌是無形的資產(chǎn),而金錢是有形的資產(chǎn)。如果一個商人想要出人頭地,必須要懂得經(jīng)營和挖掘自己的無形資產(chǎn),把無形資產(chǎn)變成有形資產(chǎn)。
企業(yè)能否在市場中站穩(wěn)腳跟,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企業(yè)能不能樹立誠信的形象。這就要求企業(yè)能夠為消費者著想,服務于消費者。作為一個精明的商人,不可太計較眼前利益,而應該以大局為重,維護企業(yè)良好的形象,以求未來獲得更大的收益。
在這方面,李嘉誠做得特別好,他注重經(jīng)營和挖掘自身的無形資產(chǎn),重視名氣的培養(yǎng),他認為只要企業(yè)打出了名氣,生意就會興隆起來,財源就會滾滾而來。加之李嘉誠經(jīng)營有方,因此,他的企業(yè)有了名氣之后,生意越做越大,名氣越來越響,一切都進入了良性循環(huán),生意自動找上門來。
2一個高明的商人會依靠“誠”字馳騁商場
誠信之于商人,就如同水之于魚那么重要。世界上,流傳百年的老字號店鋪,無一不是靠誠信立足的。作為一個高明的商人,應該懂得用“誠”字安身立命,為企業(yè)攻城拔寨。因為誠信是成就大事的基礎,是打開財富之門的鑰匙。
李嘉誠曾經(jīng)說過:“無論是在香港還是在其他地方做生意,畢竟信用最重要。一時的損失將來還是可以賺回來的,但損失了信譽就什么事情也不能做了。”很多成功的商人往往是盛名之下,名不副實,而李嘉誠卻是個例外,當你對他的人生有了全面的認識之后,你會發(fā)現(xiàn)他的一生都是用“誠”字經(jīng)營,這種誠主要表現(xiàn)在為人處世上,表現(xiàn)在對待客戶上。
1946年年初,李嘉誠從發(fā)展勢頭很好的中南公司跳槽到一家名不見經(jīng)傳的小五金廠做街頭推銷員。兩年后,他把推銷的目標轉移到香港的幾家大酒店。然而,一般情況下,大酒店不會輕易接待一家沒有名氣、沒有影響力的小五金廠的推銷員,甚至就連見到老板的機會都沒有。
一天,李嘉誠來到君悅酒店,這是一家五星級高檔酒店,有門衛(wèi)守候在門前,他們見了汽車才笑臉相迎,而見到泛泛草民,卻冷眼相向,甚至不允許進入。不過,李嘉誠并非草民,因此,門衛(wèi)對他“高抬貴手”了,讓他進去了。
然而,當李嘉誠來到三樓老板辦公室的接待處時,卻被女秘書攔住了。李嘉誠十分恭敬地遞給她一張名片,女秘書看了之后,馬上說:“對不起,你還是走吧,老板是不會見你的,我也不敢進去通報?!?/p>
李嘉誠覺得很無奈,他只好退出接待廳。然而,他覺得好不容易來了,不見老板一面,有些遺憾,于是,他就蹲在廳外的走廊里等。大概過了一個小時,那位女秘書發(fā)現(xiàn)李嘉誠還沒走,心中有些不忍,于是她向老板報告了這件事,但老板拒絕接見李嘉誠。
當秘書把這一信息告訴李嘉誠時,李嘉誠不免有些惆悵,他走到樓下,左思右想,仍然覺得不甘心,于是,他坐在大廳的沙發(fā)上等待時機。但是那天老板居然到了中午還沒下樓,下午1點多,女秘書再次發(fā)現(xiàn)李嘉誠還在,于是,她也再次向老板報告這一情況。
這一次,李嘉誠終于見到了老板,但是當他提到自己所推銷的小鐵桶時,老板馬上打斷了他,說:“年輕人,你不必費口舌了,我們是大酒店,不會進購你們五金廠的任何產(chǎn)品?!崩罴握\意識到糾纏下去沒有意義,于是他禮貌致歉,然后轉身離開。
走到樓下,他又突然回來,老板見狀,一臉驚愕。李嘉誠上前一步,恭敬地說:“是這樣的,剛才我匆忙離開,其實不禮貌,因為我還沒有征求你對我推銷方式的意見。因為我還年輕,可能有些不諳此道,希望先生從長輩的角度,對我的推銷方式提一點寶貴的意見?!?/p>
老板聽了李嘉誠的話,開始對他刮目相看,他說:“年輕人,你并沒有什么不禮貌,你是個很會做事的人,你的推銷也很稱職。只不過,由于你們的五金廠太小,產(chǎn)品難登大雅之堂。我們酒店一般都是從有名氣的廠家進購鐵桶,所以,我只能拒絕你,請你原諒。”
李嘉誠表現(xiàn)得非常通情達理,他說如果他在老板這個位置,也會像他那樣做,不過,忽然他問老板:“如果我沒猜錯,貴店是從名氣很大的凱騰五金廠進購的小鐵桶?”老板感到意外,說:“年輕人,你怎么知道這些?”
李嘉誠笑著說:“都是做五金生意的,我們當然不會沒有耳聞?!?/p>
老板說:“坦率地說,我們和凱騰公司合作已經(jīng)好幾年了,他們生產(chǎn)的鍍鋅小鐵桶使用起來特別順手,所以,我們不需要從別的地方進貨?!?/p>
李嘉誠微笑著說:“也許先生有所不知,據(jù)我們所了解,凱騰公司的名氣雖然很大,但是他們的產(chǎn)品質量卻值得懷疑,因為他們所用的原材料并不是進口鍍鋅板材,而是我們五金廠不用的邊角廢料,然后再以進口鍍鋅板的名義銷售出去,很多買主都被蒙在鼓里?!?/p>
老板大吃一驚,他沒想到竟然有這樣的事情。但同時,他也表示:“你為了推銷自家的產(chǎn)品,隨便詆毀同行的聲譽,這種行為難以讓人認同?!?/p>
李嘉誠溫和地說:“先生,也許我不該把同行的秘密告訴你,只是由于剛才我與您的一番談話,讓我感到您是人格高尚的人,這才讓我覺得有必要把這一情況告訴你。對不起,我要告辭了,請相信我的話,最好不要上當。”
后來君悅酒店的老板派人對從凱騰五金廠購買的小鐵桶進行查驗,果真發(fā)現(xiàn)小鐵桶有很多接口,確實是用邊角料加工而成的,而李嘉誠的小五金廠的產(chǎn)品卻是用上好鍍金的鋅板制成的,價格也比較優(yōu)惠。于是,這位老板馬上派人找到李嘉誠,訂購了500只小鐵桶。從此,李嘉誠所推銷的產(chǎn)品進入了高檔酒店。
在這個案例中,李嘉誠的“誠”與凱騰五金廠的“騙”形成了鮮明對比。面對受到欺騙的君悅酒店的老板,李嘉誠以誠相待、開誠布公地指出了凱騰五金廠產(chǎn)品的問題,顯示出了足夠的誠意,而凱騰五金廠卻將客戶蒙在鼓里,表現(xiàn)的卻是極大的欺騙。兩者對比,讓君悅酒店的老板對李嘉誠刮目相看,從此對他信任有加。由此可見,如果一個商人不誠實,不誠信,想靠坑蒙拐騙獲得利潤,最終打碎的是自己的飯碗,只有誠信待人,才能贏得別人的信任,才能為自己打開商業(yè)之門,進而為事業(yè)打下基礎。
李嘉誠的“誠”不僅體現(xiàn)在對待客戶上,還表現(xiàn)在對待同行上。當同行面臨經(jīng)營困境時,他會慷慨出手,幫大家共度難關。通過這種行為,他很好地贏得了同行的認同,達到了自我宣傳、名揚天下的目的。
1973年,世界經(jīng)濟危機波及到香港,李嘉誠做了一件至今被香港商界傳為佳話的事。由于香港的經(jīng)濟對外界的依賴性很強,塑料原料全部都要從外地進口,因此,價格受到了很大的影響。危機爆發(fā)后,原來每磅塑料的價格為065港元,瞬間漲到每磅4~5港元。
由于李嘉誠在塑料行業(yè)有很強大的實力,加之在經(jīng)商中有良好的聲譽,當時他已經(jīng)是香港潮聯(lián)塑料制造業(yè)商會的主席,不過,那時候他的經(jīng)營重點已經(jīng)轉移到地產(chǎn)上了。因此,這次塑料危機對他的打擊并不是很大,再者,長江公司有很多原材料儲備。也就是說,這次危機與李嘉誠關系不大。但是李嘉誠卻沒有幸災樂禍,而是親自上陣,掛帥拯救整個行業(yè)。
李嘉誠組織數(shù)百家塑料廠入股,建立了聯(lián)合塑料原料公司。這樣一來,由聯(lián)合公司出面進口塑料,所購買的塑料全部按市價分給各個股東廠家。在這種情況下,進口商的壟斷性就失去了作用。不僅如此,李嘉誠還將自己公司儲備的1243萬磅原料以低于市場價格一半的價格出售給會員廠家,這一舉動很好地反擊了經(jīng)濟危機造成的價格災難。
在此次危難中,李嘉誠的行動得到了數(shù)百家塑料廠的認可,他被稱為香港塑料業(yè)的“救世主”,李嘉誠的“誠”也在這次事件中得到了完美的展現(xiàn),他的聲望、商業(yè)形象、名氣,一下子得到了巨大的提升,這為他日后獲得滾滾財源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為他日后馳騁商場做足了準備。
3把承諾看得與合同同等重要
世界之大,什么樣的人都有,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做人之道。官員有官員的處世之道,商人有商人的處世之道。在商人中,又有奸商、投機者、驕傲者,這種人是無法成就大事的。真正的成功者是誠實做人、誠信做事的,只有把承諾看得和合同一樣重要,才能贏得別人的信任。李嘉誠就是這么認為的,他說:“以誠為本,才能永遠有飯吃,才能做大生意。”回顧李嘉誠的成功歷程,在許多重要的關頭,他都秉著誠信的原則來做生意。
當年李嘉誠辭去塑膠公司的工作,想自己創(chuàng)業(yè),臨走時,他對老板說:“我離開你的塑膠公司,是打算自己辦一家塑膠廠,我難免會使用在你手下學到的技術,也大概會開發(fā)一些同樣的產(chǎn)品,現(xiàn)在塑膠廠遍地開花,我不這樣做,別人也會這樣做。不過我絕不會把客戶帶走,用你的銷售網(wǎng)推銷我的產(chǎn)品,我會另外開辟銷售線路。”
之后,李嘉誠懷著愧疚之情離開了這家塑膠公司,而且他也兌現(xiàn)了自己的承諾,沒有把客戶帶走,沒有用原公司的銷售網(wǎng)絡推銷他的產(chǎn)品,而是重新開辟自己的銷售線路。
后來有一次,李嘉誠與外商談生意,對方要求李嘉誠拿出擔保人親筆簽名的信譽擔保書。但是李嘉誠剛創(chuàng)業(yè)不久,人脈有限,根本找不到擔保人,于是,他坦率地對外商說:“我不得不坦誠地告訴您,我實在找不到殷實的廠商為我擔保,十分抱歉。”
沒想到,李嘉誠的誠懇打動了外商,外商說:“李先生,我知道你最擔心的是擔保人,我坦誠地告訴你,你不必為此事?lián)模乙呀?jīng)為你找好了一個擔保人。”
李嘉誠一愣,心想:哪里找得到擔保人?外商笑著說:“這個擔保人就是你自己啊,你的真誠和信用,就是最好的擔保書?!崩罴握\一聽,忍不住笑了起來。之后,他們在這種輕松的氛圍中簽署了第一單購銷合同。按照協(xié)議,外商提前交付了貨款,這很好地解決了李嘉誠擴大再生產(chǎn)的資金問題。而且這位外商主動一次性付清了貨款,可見,他對李嘉誠有多么信任。
李嘉誠的兩個例子充分驗證了他本人的觀點:只有誠實做人,誠信做事,才能在生意場上利于不敗之地,也能在人際交往中立于不敗之地。李嘉誠曾經(jīng)說過:“一生之中,最重要的是守信。我現(xiàn)在就算再有多10倍的資金,也不足以應付那么多的生意。而且,很多都是別人主動找我的。這些都是為人守信的結果?!?/p>
生活中,我們經(jīng)??吹诫娨?、報紙、雜志上的廣告,說某某牌子的產(chǎn)品多好,或說某家企業(yè)的產(chǎn)品或服務多么物美價廉。于是我們懷著試一試的態(tài)度去購買這些產(chǎn)品,但是當我們使用產(chǎn)品之后,發(fā)現(xiàn)這些產(chǎn)品價高質劣,或是重量不足,或是冒牌,或售后服務人員態(tài)度惡劣時,我們立即會對那家企業(yè)產(chǎn)生厭惡感。因為他們的廣告中存在欺詐,他們的產(chǎn)品不是物超所值,而是物非所值。這個時候有些人可能會去投訴,或者要求企業(yè)退還貨款,但多數(shù)人會忍氣吐聲,自認倒霉,但不管如何反應,今后我們都不會再次購買那家企業(yè)的產(chǎn)品,因為我們徹底不信任他們了。
在另一種情況下,比如,我們到某家商店購買了商品或服務,對方真的童叟無欺,貨真價實,而且他們會兌現(xiàn)廣告宣傳中的內容,一點都不夸大其詞。當你買了這樣的產(chǎn)品或服務之后,你會感到滿意至極,之后,你會怎樣做?通常,你會情不自禁地向別人介紹這種產(chǎn)品,而且當你有需要時,你會繼續(xù)購買那家商店的商品。因為你體驗到了那家商店的產(chǎn)品或服務,你對他們的產(chǎn)品或服務有信心,你認為購買那家商店的產(chǎn)品或服務物有所值。
以上兩種情況在日常生活中經(jīng)常發(fā)生,很多商人卻不曾想象其中的含義。李嘉誠認為,要想把生意做大,就必須讓產(chǎn)品或服務如宣傳所言,絕不能欺詐、夸大。雖說廣告宣傳追求的是一種夸大的效果,但是你要清楚:廣告宣傳中的任何承諾,企業(yè)都必須一一兌現(xiàn)。
盡管廣告中、口頭上的承諾不像責任保證書或合同那樣嚴肅,那么富有法律效應,但一樣會影響顧客對產(chǎn)品、對企業(yè)的態(tài)度。如果今天你欺騙了別人,那么,別人就不會再信任你,生意就沒法做下去,朋友也無法繼續(xù)交下去,其實做人就這么簡單。
李嘉誠認為,只有把承諾看得與合同一樣重要,恪守誠信做人、經(jīng)商的原則,才會得到他人的信任,使生意越做越好。李嘉誠的成功很好地證明了這個觀點,他的成功,正是因為他有誠信,因為他有誠信,客戶才會信任他,才會對他公司或產(chǎn)品有信心,他才會生意興隆,財源廣進。
4寧可破產(chǎn),不失信用
經(jīng)商可以賠本,可以倒閉,可以破產(chǎn),因為破產(chǎn)之后,只要條件允許,實力具備,還可以東山再起。但是,如果失信于人,不被信任,那么你的本錢就徹底輸光了,你以后的生意就沒法繼續(xù)做下去,你只有死路一條。因此,李嘉誠認為做生意不論碰到什么困難,都必須咬緊牙關,沖破難關,堅持履行自己的諾言。
李嘉誠曾經(jīng)在自己的教子經(jīng)中說過這樣的話:“一經(jīng)承諾,便要負責到底?!彼匾晫ψ优M行誠信教育,是因為他深知誠信的重要性,他告誡兩個孩子:“如果要取得別人的信任,你就必須做到重承諾,在做出每一個承諾之前,必須經(jīng)過詳細的審查和考慮。一經(jīng)承諾之后,便要負責到底,即使中途有困難,也要堅守諾言?!彼约壕褪沁@么做的,所以,他深得人心。
根據(jù)李嘉誠的回憶,在20世紀50年代,他剛經(jīng)營塑膠花,那時候他經(jīng)常在皇后大道看見一個乞討的老婦人,大概四五十歲的樣子,看起來很斯文。她從來不伸手向路人要錢,但是李嘉誠每次見到她,都會給她錢。
一天,李嘉誠問乞討的婦人:“你會不會賣報紙?”
婦人說:“我有同行干這行?!庇谑?,李嘉誠讓婦人把同行帶來見他,他想幫助她們做點小生意。在約好見面的那天,李嘉誠要接待一位來工廠參觀的客戶。當他和客戶交談時,他突然想到與那位婦人的約定,于是,馬上對客戶說:“Excuseme!”意思是對不起,我要離開一會兒,你等我片刻。
客人以為李嘉誠要去洗手間,但實際上,他是跑出工廠,飛奔到約定的地點見老婦人。最后終于按時到達預定地點,沒有失約。經(jīng)過和婦人及其同行的一番交談,李嘉誠給了她們一些資金做生意,并囑咐她們:“以后堅決不要乞討,而要努力工作?!蓖晔轮?,李嘉誠又飛奔到工廠,陪客戶繼續(xù)參觀工廠。
身為商業(yè)巨子,李嘉誠能對一個乞丐守約,主動幫助她,并不圖任何回報,這種高尚的品德,無疑是打動別人的最好方式。從這件事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李嘉誠把誠信做人看得非常重要,這是他以誠待人的重要表現(xiàn)。縱觀李嘉誠的成功之路,你會發(fā)現(xiàn),他不但善于經(jīng)商,更善于做人??梢哉f,他成功的關鍵,很大程度上是做人的成功。
在50多年的經(jīng)商經(jīng)歷中,李嘉誠“寧可破產(chǎn),也不失信”的案例數(shù)不勝數(shù),他表示因為守信,他獲得了巨大的生產(chǎn)力。“我現(xiàn)在就算有再多10倍的資金也不足以應付那么多的生意。而且很多是別人主動找上門的,這些都是為人守信的結果?!崩罴握\如是說。
在人性的弱點中,為了貪圖方便,為了占盡便宜,說謊、欺騙、不守信用,這是很常見的表現(xiàn),為什么李嘉誠能做到一貫誠信呢?難道他的誠信是天生的嗎?其實并非如此,李嘉誠在創(chuàng)業(yè)之初,也曾犯下失信的錯誤,好在他的母親給了他及時、正確的教育,使他認識到誠信的重要性。
李嘉誠創(chuàng)建長江塑膠廠時,將從意大利學習的塑膠花生產(chǎn)技術用到生產(chǎn)上,使產(chǎn)品質量有了巨大的提升,一時間生意火爆。由于產(chǎn)品供不應求,為了趕制產(chǎn)品,出現(xiàn)了偷工減料、降低產(chǎn)品質量的情況。結果,很多客戶對產(chǎn)品質量不滿,紛紛要求退貨,銀行來追債,客戶來追款,頓時,塑膠廠陷入了困境,瀕臨破產(chǎn)。
面對這種狀況,李嘉誠心急如焚。一天,母親莊碧琴把李嘉誠叫到跟前,問他:“你認識老家開元寺法號叫元寂的那個住持嗎?”李嘉誠還沒回答,她就說:“元寂年事已高,希望找個合適的接班人,候選人有兩個,都是他的徒弟,一個法號一寂,一個法號二寂。元寂給他們每人一袋稻谷,讓他們把這些稻谷種下去,第二年秋天交上谷子,誰的谷子多,誰就是接班人。第二年秋天,一寂交給元寂一擔谷子,二寂則兩手空空。元寂當場宣布,接班人為二寂。一寂很不服氣,但元寂微微一笑,大聲告訴眾人,他給一寂和二寂的谷子是用滾水煮過的,他這么做是為了考驗兩個徒弟是否誠實。于是,眾人悅服。”
講完這個故事,莊碧琴把話題轉到李嘉誠身上,她說:“經(jīng)商和做人一樣,誠信是最重要的,誠信做人,你將無往不克,無往不利?!甭犃四赣H的話,李嘉誠深有感觸,他意識到自己的錯誤,隨后,他主動向客戶和銀行道歉,終于,他的誠意打動了別人,得到了原諒。
1957年年底,為了擴大生產(chǎn)規(guī)模,李嘉誠把公司改名為長江工業(yè)有限公司。為了改變很多中小企業(yè)不重視產(chǎn)品質量的問題,李嘉誠著手引進西方的管理經(jīng)驗。他堅信:不管是在現(xiàn)在還是在未來,質量都是企業(yè)的生命,他還宣布:“從今以后,長江的產(chǎn)品,沒有次品?!?/p>
李嘉誠經(jīng)常告訴身邊的人:“長江要生存,就要競爭;要競爭,就必須保證產(chǎn)品質量優(yōu)秀。只有這樣,才能保證信譽,長江才有希望發(fā)展壯大。”
菜根譚中有這樣一句話:“蓋世的功勞,當不得一個矜字;彌天的罪過,抵不過一個悔字。”意思是:一個人即使立下舉世無雙的汗馬功勞,如果他恃功自傲自以為是的話,他的功勞很快就會損失殆盡;一個人即使犯下滔天大罪,卻能夠浪子回頭改邪歸正的話,那么他的罪過也會被他的悔悟所洗凈。
李嘉誠之所以在企業(yè)生死存亡之際,得到銀行、客戶的原諒,就在于他的懺悔之心真誠感人。盡管他犯下的錯誤確實讓人生氣,但是他誠心改錯,用一顆誠心證明了自己的誠信,最終得到了別人的信任。良好的信譽,讓李嘉誠與很多企業(yè)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系,經(jīng)常有生意主動上門找他,這都是誠信經(jīng)營的結果。
5信譽要實實在在,不要夸夸其談
有這樣一個故事,值得我們深思:
在一片大森林里,有一只猴子開了一家快遞公司,門口掛著一塊醒目的牌子,承諾:誠實守信,價格合理,如有貨物丟失,照價賠償。從此以后,森林里的奇珍異果通過猴子的快遞公司運往山外,山外的水果蔬菜通過猴子的快遞公司運往山內。猴子的生意一天比一天興旺。
灰熊見猴子賺錢那么多,十分羨慕,經(jīng)過一番考察,它也開了一家快遞公司,承諾:信譽第一,服務至上,如有貨物丟失或損壞,三倍賠償。很快,它的生意就紅火起來。
有一次,猴子把驢子快遞給山羊的一包干草弄丟了,猴子主動找到驢子,誠心誠意地向它道歉,并賠償了那包干草錢。
灰熊得知猴子的事情后,對猴子說:“你怎么這么傻呢?何必那么當真,還賠錢給驢子?!?/p>
猴子說:“做生意,講究的就是信譽,說到做到,而不應該夸夸其談,卻不兌現(xiàn)?!?/p>
灰熊說:“做生意,賺錢才是最重要的,信譽值幾個錢,信譽不過是忽悠顧客的幌子,把錢賺到手才是硬道理。”
幾天之后,大象找到灰熊:“前幾天我寄給朋友一箱子香蕉,朋友說它收到香蕉時,香蕉已經(jīng)爛了,原因是你們送貨太慢,拖延太久,你應該為此負責?!?/p>
灰熊說:“這叫我有什么辦法,我們公司生意好,要派送的貨物太多,拖延幾天也是正常的,至于香蕉爛了,關我什么事,我憑什么要負責?”
大象生氣地說:“你要履行承諾,三倍賠償我的損失?!?/p>
灰熊嘿嘿一笑,說:“這年頭你還真相信商家的承諾?我不可能賠償你的損失,你以后可以不和我們做生意,反正少你一個不少,我的客戶多的是。”
灰熊的話把大象氣得直跺腳,回去后,它向其他動物講述灰熊的不守信。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不到幾天,灰熊的不守信傳遍了整個森林,它的生意越來越冷淡了。
灰熊十分納悶,它找到猴子:“是不是你害怕我搶你的生意,你在背后說我壞話了?”
猴子說:“我早就跟你說過了,做生意講究信譽,說到就要做到,而不要欺騙消費者。因為信譽不是嘴上說出來的,也不是告示牌上寫出來的,而是實實在在做出來的?!?/p>
猴子說得很對,信譽不是嘴上說的,也不是公告牌上寫的,而是實實在在做的。信譽靠的就是行動,靠的就是百分之百地兌現(xiàn),這樣才能取信于人,才能得到別人的支持。作為生意人,在經(jīng)商中更要守信,今天你不守信用,別人被你騙了,明天你休想再從他們身上賺到錢,因為別人不跟你“玩”了。
再者,如今生意場中,競爭異常激烈,別人講信用,而你不把信用當回事,客戶自然會向那些守信的商家流去,到最后,你就會被大眾拋棄,你就是孤獨的商人,還談何賺錢呢?李嘉誠深諳此道,他說:“如要取得別人的信任,你就必須做出承諾,在做每一個承諾之前,必須經(jīng)過詳細的審查和考慮。一經(jīng)承諾之后,便要負責到底。即使中途有困難,也要堅守諾言,貫徹到底?!?/p>
李嘉誠是這么說的,也是這樣做的。他認為,做生意要以誠信為先,否則,會錯失很多發(fā)展事業(yè)的機會。他說:“很多生意是別人找我做的,一個有信用的人,比起一個沒有信用、懶散、亂花錢、不求上進的人,必有更多機會。當你建立了良好的信譽后,成功、利潤便會隨之而至?!?/p>
早年李嘉誠經(jīng)營塑料花時,由于策略上的失誤,導致公司很多產(chǎn)品滯銷,公司的財務出了嚴重的問題。這個時候,唯一的辦法就是裁員,以降低公司的成本。在李嘉誠看來,做出裁員的決定是痛苦的,這無異于砍了他的手足。但是如果不裁員,公司就難以生存下去,隨時都可能倒閉。
最后,李嘉誠忍著劇痛,把自己的決定告訴了員工:“只要公司情況好轉一點,就希望大家回來工作,仍然可以給每個人找到合適的工作?!焙芸欤径冗^了危機,李嘉誠把那些裁掉的員工又召回來,恢復他們的工作。這一舉動讓那些員工大吃一驚,因為他們認為,當時李嘉誠在裁掉他們的時候許下的承諾,不過是一句安慰,他們根本沒有放在心上。想不到李嘉誠說到做到,兌現(xiàn)了承諾。這讓員工充滿感激之情,因此,他們回到公司后更加努力地工作,以報答公司的恩情。
李嘉誠曾經(jīng)說過:“做人要誠實可靠,避免說大話。要說到做到,不放空炮,做不到的寧可不說。”在他眼里,誠信是生存和發(fā)展的法寶,是不可以用金錢來估量的。一生之中,最重要的就是誠實守信。他曾經(jīng)說過:“我現(xiàn)在就算再有多十倍的資金,也不足以應付那么多的生意,而且很多都是別人主動來找我的。這些都是為人守信的結果?!?/p>
毫無疑問,誠信是做人的根本,也是經(jīng)商成功永恒不變的法則。在圣經(jīng)中,有這樣一句關于誠信的話:“誠實人必多得福,想要急速發(fā)財?shù)?,不免受罰?!闭\實、守信是為人處世的基本原則,也是立足于天下的根本。
在人生的旅途中,在經(jīng)商的過程中,也許你會由于誠信而暫時錯過一些東西,但是從長遠來看,這些錯過的東西算不了什么。因為你樹立了誠實守信的形象,你被別人信賴,這是無法用金錢來衡量的?;蛟S,憑借夸夸其談的空口許諾能騙來別人的信任,能騙來別人的金錢,可獲得一時的成功,但只有憑借誠實信譽,你才能獲得永久的成功。
6過河絕不拆橋,害人者終將被害
“過河拆橋”這個成語相信大家都聽說過,意思是:自己過了河,便把橋拆掉。比喻達到目的后,就把曾經(jīng)幫助自己的人一腳踢開。這是極為自私、不道德、不誠信的表現(xiàn)。在商界中,過河拆橋的做法很常見,人人都痛恨這種做法。
之所以常見,不過是因為人為財死,鳥為食亡,為了獨吞某一筆財產(chǎn),寧愿將自己的名譽踐踏。另外,法制不健全,惡性競爭等現(xiàn)狀,也加劇了過河拆橋現(xiàn)象的出現(xiàn)。而之所以人人痛恨這種行為,是因為這種行為見利忘義、認錢不認人,違背了社會道德,令人很難接受。
但是,過河拆橋者在商場上春風得意不起來,因為“拆橋”之后,斷了別人的財路,也是斷了自己的財路,自斷人脈,自我毀滅?!安饦颉辈鸬锰嗔耍约壕蜎]有后路可退了,一旦遇到困難,誰也不會來幫忙,到那時,破產(chǎn)是必然的。所以說,過河拆橋并不是高明的經(jīng)商計策,至少不是長久之計。也許你可以暫時獲利,但你為此付出的代價是巨大的。
在香港商界,有兩個人我們不得不提,一個人是李嘉誠,一個人是周正毅。因為他們有共同點,也有不同點。李嘉誠賣塑料花起家,周正毅靠賣餛飩發(fā)家。李嘉誠靠房地產(chǎn)完成原始資本積累,周正毅靠炒爛尾樓壯大財富。然而,當李嘉誠成為富豪的榜樣時,周正毅卻成了“問題富豪”。為什么他們有同樣的起點,卻有截然不同的終點呢?讓我們先來看看下面這個故事,一切就很明白了。
世界最大華資證券行京華山一首席顧問劉夢熊與李嘉誠打過交道,也與周正毅打過交道,對于他們兩人的不同點,他最清楚,也最有發(fā)言權。
2002年,李嘉誠旗下的長江生命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后文簡稱“長科”)上市融資??墒?,當時的長科的經(jīng)營效益并不好,全年的營業(yè)收入才幾十萬港元,根本就不贏利。奇怪的是,長科的股票居然獲得好幾倍的認購,這到底是為什么呢?按照劉夢熊的解釋是,香港人都相信李嘉誠,因為李嘉誠的信譽在那里,跟著李嘉誠投資,絕對不會吃虧,“李嘉誠”三個字就是一塊金字招牌。
幾乎在同一時間,周正毅找到劉夢熊,表示想收購香港的公司。經(jīng)過調查,劉夢熊給周正毅找了一家擁有幾個億現(xiàn)金的干凈公司,沒想到周正毅收購成功之后,原本應支付劉夢熊所在的公司幾千萬傭金,但周正毅卻過河拆橋,拒不認賬。
劉夢熊非常氣憤,他對周正毅的下屬們說:“告訴你們的老板,這樣沒誠信,注定要完蛋。”果然,他說的話最終應驗了。2003年9月,周正毅因涉嫌虛報注冊資本罪和操縱證券交易價格罪被捕。2007年11月,上海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一審判處周正毅有期徒刑16年。
李嘉誠靠誠信打天下,印證了中國的一句俗話:“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倍苷恪斑^河拆橋,打水塞井”的做法,印證的卻是另外一句話:“不守信用,害人終將害己?!痹谏鈭錾?,在資本市場上,誠信就如同青山,資金就是柴,只要你的誠信在,就不怕沒人給你投資,你越是誠信,別人越容易上門來找你。可以說,這是李嘉誠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周正毅不具備的成功元素,因此,他最后落到那個下場也是必然的。
與周正毅“過河拆橋”的行為相比,李嘉誠非但不過河拆橋,他還會在過河之后,為別人架橋鋪路,讓后人更方便地過橋。說得具體點,就是在經(jīng)商中多給別人一些好處,讓別人多得一些實惠,進一步穩(wěn)固彼此的合作關系。正是因為他過河不拆橋,才能在生意場上越走路越寬,處處有商機。
李嘉誠在香港電燈集團公司擁有10%的股份,到了1986年,他想在倫敦以私人的方式把這些股份拋售出去。在計劃出售的過程中,傳來了一個好消息——香港電燈集團即將獲得豐厚利潤,得力助手馬世民建議李嘉誠暫緩出售這些股份,以便將來賣個好價錢。但是李嘉誠卻堅持按原計劃出售。
李嘉誠為什么這么做呢?他難道不想多賺點錢嗎?對此,李嘉誠是這樣解釋的:“還是留些好處給買家好,將來再配售會順利點,賺錢并不難,難的是保持良好的信譽。”對于李嘉誠的讓利和誠信行為,遠東經(jīng)濟評論發(fā)表評論,高度贊賞李嘉誠:“有三樣東西對長江實業(yè)至關重要,它們是名聲、名聲、名聲?!?/p>
李嘉誠誠信做人、誠信做事的故事太多太多,在他50多年的經(jīng)商生涯中,誠信是他最看重的一項經(jīng)商原則。他深知,只有誠信才能建立自己的商業(yè)王國,只有誠信才能帶給自己巨大的回報。他所取得的每一點成就,都離不開誠信的回饋,這是無價的資產(chǎn),是高尚的道德和良好修養(yǎng)的體現(xiàn)。
有人說:“沙地里長出的樹再怎么扶也扶不起來?!睂τ谏倘硕?,如果沒有誠信,那么不可能獲得成就。李嘉誠曾多次戲言自己不是“做生意的料”,因為他認為自己不會騙人,不符合中國“無商不奸”的特性。然而,不會騙人的李嘉誠,卻是最會賺錢的中國人。他憑借誠信締造了全亞洲獨一無二的商業(yè)帝國,這就是經(jīng)商的大智慧。
7做人不能太精明,厚道一些不吃虧
古人說:“吃虧是福。”不占別人便宜,是智者的智慧。無論是經(jīng)商做老板,還是生意場上與人合作,都要厚道一些。你做人越厚道,別人越愿意與你共事,與你合作,最終你會賺到更多的錢。因此,真正的精明之人不會在蠅頭小利上和別人斤斤計較,而是通過厚道為人,讓別人覺得他是一個值得共事的人,哪怕為此他吃了點虧,也在所不惜,這才是智者的處世之道。
1957年,李嘉誠創(chuàng)辦長江塑膠廠已經(jīng)5個年頭了,但是廠子沒有如愿快速地發(fā)展起來。一天,一位老主顧突然取消了一筆很大的訂單,這對李嘉誠來說是一筆相當大的損失。事實上,按照生意場上的規(guī)矩,李嘉誠完全可以拒絕對方的要求,但李嘉誠卻沒有追究客戶的責任,他對那位客戶說:“這批貨不愁賣,這次的損失就不向貴公司索要賠償了,日后若有什么生意,我們還可以建立更好的關系?!?/p>
這件事過后,李嘉誠將它拋到腦后,沒想到,幾個月后的一天,公司突然接到一個陌生外商的訂單,對方訂貨數(shù)額龐大,一訂就是6個月的貨。經(jīng)過一番詢問,李嘉誠得知那個外商是那位取消訂單的老主顧的朋友,他極力把李嘉誠推薦給那位外商,甚至說:“長江塑膠廠是香港最大的塑膠花廠,你只要把訂單交給李先生就可以完全放心了!”
多年以后,李嘉誠笑著說:“我們當時根本不是什么大廠,但是這個客戶為了幫我,把好話都說盡了。”對于這件事,李嘉誠感慨頗多,他說:“這件事情說明一個道理,一件看來是吃虧的事,往往變成有利。”要知道,那個外商所帶來的后續(xù)訂單,對長江塑膠廠的發(fā)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真正鞏固了其基礎。
通過這件事,李嘉誠對“吃虧是?!庇辛诉M一步的認識,他認為,如果做生意做的不理想,他就什么也不要了,愿意通過吃虧來贏得人心。這種風度,這種氣量,使得別人樂于與他合作,所以,他的生意自然越做越大。
無論是在經(jīng)營實業(yè)上,還是在股票投資上,李嘉誠的厚道都有淋漓盡致的表現(xiàn)??v橫股市,李嘉誠取得了非凡的業(yè)績,但他并未因一時得利而退出股市,一走了之。他深知股市零和結局的殘酷,他總是想辦法把從股市上賺得的利益,通過購買股票的方式補償給一些散戶。為此,他特意將手下的一些上市公司改革為公眾性質的公司,使之成為私有公司來讓利于小股東,具體是怎么做的呢?我們來看一個例子吧!
1985年10月,香港股市形勢一片大好。李嘉誠對外宣布,將旗下的國際城市有限公司私有化,面對社會出價11港元,收購小股東的股票。這個價格比市價高出一成,對小股東來說,自然是好事,大家紛紛愿意接受收購。
當時有人批評李嘉誠“看走了眼,沒有抓住實行私有化最有利的時機”,對此李嘉誠是這樣解釋的:“我們不是沒想過借熊退市,但趁淡市以太低的價錢收購,對小股東來說不公平。”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李嘉誠的厚道看似有些愚蠢,平白無故地高價收購散戶手中的股份,但實際上是大智若愚,他通過厚道的行為獲得了良好的公眾形象,贏得了廣大股民的信賴,這也許就是李嘉誠深得無數(shù)股東和商業(yè)伙伴信任和擁戴的原因。
對比李嘉誠,再看看我們身邊,不少人在事業(yè)上與合作伙伴反目成仇,與客戶鬧得不歡而散,因為利益分配問題大打出手。為什么李嘉誠身上從來沒有發(fā)生過類似的事情呢?對此,有人曾問過李澤楷:“你父親教了你怎樣成功賺錢的秘訣嗎?”李澤楷說:“我父親沒有教我賺錢的方法,只是教了我一些做人的道理。他說,和別人合作,假如拿七分合理,八分也可以,那么只拿六分就可以了,讓別人多得一些好處?!?/p>
李澤楷的話很清楚地反映出李嘉誠的意思:自己少得一些利益,吃點虧,讓點利,讓別人多得一點好處,別人才愿意與他合作。反之,如果在利益分配時,表現(xiàn)得過于“精明”,和別人斤斤計較,甚至讓別人吃了虧,表面上來看是“賺”了,但從長遠來看,會讓自己陷入不利的境地。
試想一下,每次合作,你只拿六分,讓別人多得好處,你會因此多100個合作伙伴,你能多拿多少個六分呢?如果你每次拿八分,讓別人吃了虧,100個合作伙伴變成了5個,你少賺了多少呢?
在生意場上,李嘉誠的精明表現(xiàn)在長遠眼光上,由于他厚道,他愿意吃虧,因此,他的生意之路越走越寬,合作伙伴越來越多,商業(yè)帝國越來越大。在他看來,讓步、吃虧是經(jīng)商必不可少的投資,因為處處搶先、占別人便宜的人,一般不會給別人留下好感,占便宜其實在做人上吃了大虧。一旦別人不喜歡你,就不會繼續(xù)與你合作,當你的合作伙伴一個個離去時,你就成了孤家寡人,這不是吃大虧嗎?如果你與別人合作,只顧狠賺一把,不顧今后,這豈不是顯得你忘恩負義或者不仁不義?所以,做人不能太精明于眼前的小利,試著厚道一點,吃虧一點,從長遠來看,其實你一點都不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