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
出處
這句話出自李清照《夏日絕句》:“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p>
相關故事
靖康二年(公元1127年),金兵入侵中原,占領東京汴梁,在城內瘋狂搜刮,擄走徽、欽二帝和后妃、皇子、官員等數(shù)千俘虜北撤。而此時,徽宗第九子康王趙構,被欽宗派在外任河北兵馬大元帥,成為僥幸躲過這場劫難而成為皇室唯一幸存的人,在大臣推舉下,于南京(此處的南京指的是今河南省商丘市)登基,后遷都于臨安,恢復國號,史稱南宋。
國難當頭,人們流離失所,李清照夫婦也開始了漂泊無定的逃亡生活。
李清照和丈夫趙明誠志同道合,除都能詩善文外,還有一個共同的愛好,就是收藏金石(古代銅器和石碑上鐫刻的文字書畫)。這些文物既是我國古代的精湛藝術,又保存著豐富的歷史材料。
靖康二年,趙明誠因奔母喪先南下金陵,不久被任命為江寧知府。一天深夜,御營統(tǒng)治官王亦叛亂,此事之前就被下屬察覺,并向趙明誠作了匯報,但他并沒有放在心上,也沒有采取任何行動。下屬自行布陣,成功擊敗王亦。天亮時,下屬前去尋找趙明誠,發(fā)現(xiàn)他早就利用繩子從城墻上逃跑了。叛亂被定之后,趙明誠被朝廷革職。而丈夫在兵變中的懦弱也在她心中留下了陰影。
李清照在山東青州,整理歸來堂中的金石文物,準備與南下的趙明誠會和。最后經挑選裝車15車,其他沒帶走的東西便鎖在10余間屋子里。但時局變亂,她離開沒多久,金兵攻下青州,留在老家的十幾間屋子里的文物,竟被戰(zhàn)火燒成一堆灰燼。聞知此事,李清照痛心不已。
1128年,李清照夫婦倆向江西方向逃亡,一路上兩人相對無語氣氛尷尬。行至烏江邊,站在楚霸王項羽兵敗自刎的地方,面對浩浩江水,李清照不禁浮想聯(lián)翩,心潮激蕩。目睹了上層統(tǒng)治集團倉皇南遁,聯(lián)系到自身的種種遭際,她痛心疾首,其詩詞一掃閨閣之氣。她借項羽當年垓下戰(zhàn)敗,不肯回到江東的事,諷刺南宋政府。悲憤地吟出振聾發(fā)聵的千古絕響《夏日絕句》:“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當時趙明誠就站在她身后,聞聽之后羞愧難當,深深自責。
話外音
這首詩格調高亢,鮮明地表達了人生的價值取向:人活著就要做人中的豪杰,為國家建功立業(yè);死了也要為國捐軀,成為鬼中的英雄。
然而,南宋統(tǒng)治者不管百姓死活,只顧自己逃命;拋棄中原河山,但求茍且偷生。因此,詩人想起了項羽。項羽突圍到烏江,烏江亭長勸他急速渡江,回到江東,重整旗鼓。項羽自己覺得無臉見江東父老,拔劍自刎,其浩然的英雄氣概,千百年來令人感嘆。
詩人鞭撻南宋當權派的可悲行徑,借古諷今,正氣凜然。如此慷慨雄健、擲地有聲的詩篇,出自曾寫下了婉約如《如夢令》之手的李清照,著實令人驚嘆!
李清照一個弱女子,她頂天立地,不畏強敵,誓死不退縮的一片豪情,不知要令天下多少須眉男子愧死。
這首詩堪與五代時期花蕊夫人的絕唱“十四萬人齊解甲,更無一個是男兒”相應和。
相關鏈接——靖康之難
1125年,金軍分東、西兩路南下攻宋。東路由完顏宗望領軍攻燕京。西路由完顏宗翰領軍直撲太原。東路金兵破燕京,渡過黃河,南下汴京(今河南開封)。
宋徽宗在驚恐之中,禪位給太子趙桓,16歲的趙桓在哭哭啼啼中登上皇位,是為宋欽宗,1126年為靖康元年。
1126年1月,完顏宗翰(即金兀術)率金兵東路軍攻到汴京城下,逼宋議和后撤軍,金人要求500萬兩黃金及5000萬兩銀幣,并割讓中山、河間、太原三鎮(zhèn)。同年8月,金軍又兩路攻宋;閏11月,金兩路軍會師攻克汴京。宋欽宗親自到金人軍營議和,結果被金人拘禁。
1127年3月,北宋宣告滅亡。金太宗下詔廢徽、欽二帝,貶為庶人。金軍汴梁大肆搜掠后,立張邦昌為帝,國號“大楚”。隨后分兩路撤退:一路由完顏宗望監(jiān)押,包括徽宗、鄭皇后及親王、皇孫、駙馬、公主、妃嬪等一行人沿滑州北去;另一路由完顏宗翰監(jiān)押,包括欽宗、朱皇后、太子、宗室及孫傅、張叔夜、秦檜等人沿鄭州北行,其中還有教坊樂工、技藝工匠等數(shù)千人,攜文籍輿圖、寶器法物,百姓男女不下10萬人等北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