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四章
作者:盛文林   |  字數(shù):2175  |  更新時間:2012-08-20 17:03:12  |  分類:

軍史鄉(xiāng)土

第14章

于是,龐涓認為齊軍逃兵甚多,就舍棄了一部分軍隊,親自率精兵日夜不停地追趕。龐涓一直追趕到地勢險要的馬陵(今河北大名縣),孫臏早就派人設(shè)下了埋伏。魏軍果然猝不及防,人慌馬亂,被齊軍打得大敗,龐涓也被亂箭射死。從此以后,孫臏的名氣越來越大,他的軍事著作《孫臏兵法》也一直流傳到今天。張儀、蘇秦的“合縱連橫”秦國經(jīng)過商鞅變法以后,實力變得越來越強大。從孝公開始,秦國的每一任君主都雄心勃勃地想要統(tǒng)一中原,不斷地出兵進攻各個諸侯國。齊、楚、趙、燕、韓、魏等國見秦國這樣強大,都很害怕。于是,有的人就提出了“合縱”抗秦的主張,意思是六國聯(lián)合起來,共同抵抗秦國。合縱,是戰(zhàn)國時期縱橫家宣揚并推行的外交和軍事策略之一,與“連橫”合稱“合縱連橫”。當時那些弱國以三晉為主(即魏、趙、韓),北連燕,南連楚為縱;東連齊或西連秦為橫。合縱可以對秦,也可以對齊。連橫(也叫合橫或連衡),既可以連秦,也可以連齊。合縱其實是“合眾弱以攻一強”,意在阻止強國進行兼并。連橫實為“事(仆從)一強以攻眾弱”,即強國迫使弱國幫助它進行兼并。在合縱連橫的戰(zhàn)爭中,各國君主把對外政策看得極為重要,因而靠游說獲利祿、進仕途的游士、食客取得了發(fā)言的地位,他們講究權(quán)變,積極為各國君主出謀劃策。他們的學(xué)說適于合縱的為縱說,便于連橫的為橫說,歷史上把這些人叫做縱橫家。蘇秦、張儀就是縱橫家的代表人物。張儀(?~公元前310年)是魏國貴族的后代。公元前329年入秦,代替公孫衍擔任大良造職務(wù)。他極力慫恿秦國攻魏,同年秦攻取了魏國河?xùn)|的汾陰(今山西榮河縣北)、皮氏(今山西河津縣西)、曲沃(今山西曲沃縣)等地。次年,張儀仗著他的辯才,取得了秦王的信任,做了秦相。執(zhí)政期間又一次攻魏,魏敗,獲得魏郡十五縣,從此黃河天塹為秦掌握。公元前325年他又幫助秦惠文君稱王,同時游說各國服從秦國。他為魏出了“欲以秦、韓與魏之勢伐齊、荊(楚)”的主意,實際上真正的意圖在于“欲令魏先事秦而諸侯效之”,這就是“連橫”政策。這樣就給了其他各國以嚴重的威脅。當時齊楚訂盟,聲勢并不亞于秦,因此秦派遣張儀前往楚國,離間齊楚。張儀對楚懷王說:“大王如果聽我的話,和齊國斷交,我就勸秦王獻出商、于之地六百里……”楚懷王昏庸無能,競聽信了張的讒言,派人去齊國辱罵齊王,并與齊絕交。齊王氣怒交加,不惜和秦國結(jié)交,齊秦聯(lián)合,共同對楚。當楚的使者向張儀要商、于六百里地時,張說:“我說奉獻六里地于大王左右,非六百里?。 笔拐邔⒋耸禄胤A楚王,楚王大怒,發(fā)兵攻秦,誰知受到齊秦聯(lián)軍的東西夾攻,慘遭失敗,眼睜睜地看著秦奪取了漢中等地。

張儀還不斷到六國游說,挑撥離間各國的關(guān)系,對各國采取又拉又打的策略,迫使各國合縱不成,還力圖侍奉秦國以求相安無事。這樣,六國的“合縱”聯(lián)盟拆散了。總之,張儀的連橫政策,對秦國的強大有所幫助,為秦積聚力量,統(tǒng)一全中國,作了一些準備。但張儀距離秦始皇各個擊破東方六國,使合縱的盟約完全瓦解還有相當一段時間,因此他的作用也是有限的。蘇秦(公元前334~前284年),東周洛陽人,年輩后于張儀。他主要活動在齊閔王(公元前300年~公元前284年)統(tǒng)治期間,那時張儀已死去十多年了。蘇秦是燕昭王的親信,一生都在為謀求燕國強大,在齊國從事反間活動,同時奔走于齊、趙、韓、魏等國之間,組織合縱攻齊及合縱攻秦。他的策略是使齊“西勞于宋,南罷(疲)于楚”,從而牽制齊的精力,轉(zhuǎn)移齊對燕的視線,以防齊國吞并燕國。公元前314年,燕發(fā)生內(nèi)亂,齊宣王乘亂向燕大舉進攻,幾乎使燕全部覆滅。公元前311年,燕昭王即位,國力才逐漸增強,處心積慮,力圖報齊之仇。于是廣泛招徠人才,這時蘇秦來到燕國,受到燕昭王的重用。公元前300年,蘇秦與燕王商定了以燕敵齊之計,去齊搞反間活動,五年而歸。齊閔王即位后,改用孟嘗君為相時的對外政策,背棄趙國而親善秦國。公元前288年,秦昭王派穰侯魏冉到齊國,約齊同時稱帝(秦為“西帝”,齊為“東帝”)。眼看齊聯(lián)秦而和三晉關(guān)系惡化,燕昭王第二次派蘇秦去齊,暗中從事反間活動。蘇秦去齊前寫信給齊王,佯裝透露三晉想連燕謀齊的消息,并表示自己對齊的一片忠心,以取得齊王的信任。到齊后,齊閔王果然重用了他。于是他首先極力慫恿、引誘閔王攻宋。宋處齊南,燕處齊北,齊攻宋必然置北面邊防不顧。再說楚、魏與宋接壤,定會來爭地,勢必與齊發(fā)生矛盾。還有,秦是極力要保護宋的,攻宋必得罪秦,引起沖突。這樣把齊放到了一個四面樹敵的孤立地位上,自然對燕有利。當齊感到將與秦發(fā)生沖突時,改變政策,又聯(lián)絡(luò)趙國。在三晉和燕的援助下,齊第一次攻宋得勝,宋以割地與齊媾和。由于這樣的突變,秦昭王也被迫取消帝號,齊秦關(guān)系再次破裂。齊閔王打算聯(lián)合三晉、燕共同伐秦,即五國合縱伐秦,名義上以趙國奉陽君李兌為主帥,實際上是由齊國一手操縱。于是,蘇秦就以齊臣的身份,四處活動,組織三晉、燕、齊五國聯(lián)軍,為五國合縱攻秦做了許多工作,所以趙國封他為武安君。但因為五國統(tǒng)治者各懷鬼胎,特別是齊國不僅不真心伐秦,反而乘各國準備兵力攻秦之際大舉攻宋。另一方面秦國也憎恨這種聯(lián)盟,不斷進行報復(fù)和破壞,所以五國合縱攻秦遲遲沒有開始。而蘇秦在合縱過程中,表面上為齊聯(lián)絡(luò)三晉,使齊“得志于三晉”,同時還保證齊攻宋的成功。實際上是暗中為燕串聯(lián)反齊力量,作反齊準備。

按“鍵盤左鍵←”返回上一章   按“鍵盤右鍵→”進入下一章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