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最早使用腓尼基字母的腓尼基城市是烏加里特城。烏加里特城大約建于公元前4000年左右。在公元前1400年時,由于遭到了一場地震被摧毀。烏加里特古城被地震摧毀之前,是一座名符其實的“國際性城市”。當時城里云集著來自五湖四海的各行各業(yè)的人,考古學家們在這里發(fā)現(xiàn)了數(shù)以千計的用楔形符號寫的字母文字泥版。從1930年開始,學者們已經(jīng)陸續(xù)讀懂了用30個楔形符號寫成的“烏加里特楔形字母文字”的泥版,其中還有不少烏加里特的詩篇。
學者們還在這里發(fā)現(xiàn)了一本被認為是世界上第一本有字母文字表的《識字讀本》。后來在腓尼基南北通用的由22個輔音音符所組成的字母,就是從烏加里特的字母演進而來的。隨后,古希臘人在腓尼基字母的基礎(chǔ)上創(chuàng)造了希臘字母。在希臘字母的基礎(chǔ)上,又形成了羅馬及其周圍地區(qū)拉丁人的拉丁字母。
現(xiàn)在歐洲各國的拼音字母差不多都是從希臘字母和拉丁字母演變而來的。因此可以說,腓尼基古城烏加里特的字母文字是歐洲國家字母文字的始祖。
亞述帝國與“血腥的獅穴”公元前3000年左右,兩河流域的北部興起了一支叫亞述人的部落。到了公元前8世紀后期,亞述國已經(jīng)成為兩河流域最強大的國家。
在國王提格拉特帕拉沙爾三世(公元前746—前727年)時代,亞述人建立了一支當時世界上兵種最齊全、裝備最精良的常備軍。亞述帝國的軍隊,擁有當時最強大的攻城武器。一種叫投石機,是亞述軍隊特有的攻城器械。
它們是一個個巨大的木框,里面裝有一種特制的轉(zhuǎn)盤,上面絞著用馬鬃和橡樹皮編成的繩索。只要用力一拉,就能射出巨大的石彈和燃燒著的油桶。還有一種攻城錘,是由青銅鑄成的,攻城時用來撞擊城墻。
亞述的軍隊兵種齊全,分為戰(zhàn)車兵、騎兵、重裝步兵、輕裝步兵、攻城兵、工兵等。行軍非常迅速,過河時善于使用充氣的皮囊。這種皮囊可以聯(lián)結(jié)起來,安置在河面上,從這岸排到那岸,上面再鋪上樹枝,就成了一條軍用的浮橋。
提格拉特帕拉沙爾三世和他的后代,憑借強大軍隊,進行了一系列的侵略戰(zhàn)爭,先后征服了小亞細亞東部、敘利亞、腓尼基、巴勒斯坦、巴比倫尼亞和埃及等地,成為兩河流域和北非一帶最強大的軍事強國。亞述國王對不肯投降的戰(zhàn)敗國,實行殺光、燒光、搶光的“三光政策”。破城之后,亞述士兵殘酷地對待城里的人們,敲碎他們的頭顱,割斷他們的喉管,火燒他們的房屋,搶走他們的財產(chǎn),還擄走他們的妻子和兒女。
公元前743年,亞述軍隊攻陷了敘利亞首都大馬士革。由于城中軍民拼死抵抗,城破之后被亞述士兵斬下的頭顱,竟然堆成一座小山。亞述人還把成千的戰(zhàn)俘,綁在上端削尖的木樁上,讓他們慢慢在痛苦中死去。
亞述人連孩子也不肯饒過,統(tǒng)統(tǒng)殺掉。城中所有的貴重物品,都被運回亞述。公元前8世紀,亞述王辛赫那里布,將都城由薩爾貢城遷到底格里斯河左岸的尼尼微。在猶太人的經(jīng)典中,尼尼微被稱為“血腥的獅穴”。
早在公元前2500年左右,尼尼微就開始形成一座真正的城市,并成了美索不達米亞地區(qū)的文化中心之一。成為亞述的首都之后,尼尼微進入了自己的鼎盛時期。辛赫那里布對戰(zhàn)爭不感興趣,而是把大部分時間和精力都用在尼尼微的建設(shè)方面。他興建了一座每邊長近200米的“蓋世無雙王宮”。這座王宮包括兩座亞述風格的大殿、一幢橢圓形建筑物,以及一個植物園、一座涼亭。王宮里的浮雕長達3000米,現(xiàn)在收藏在大英博物館。辛赫那里布還在他的“蓋世無雙王宮”的西北,為他的后妃們蓋了一座后宮,為皇太子蓋了一座東宮。他還加寬了尼尼微的馬路,增加了城市公園,修建了供水網(wǎng),并且從郊外60千米處的山上引水入城,以保證尼尼微城里的供水。辛赫那里布王的繼承者阿薩爾哈東王在位時,繼續(xù)擴建尼尼微,從而使它成為一座像《圣經(jīng)·約拿書》中所描繪的有12萬多居民的大都城。
阿薩爾哈東的繼承者就是大名鼎鼎的亞述巴尼拔王。他除了大量收藏亞述人的圖書——泥版文書外,還興建了巨大豪華的亞述巴尼拔王宮。
到公元前7世紀中葉,亞述帝國漸漸衰落。埃及首先擺脫了亞述的統(tǒng)治。隨后,東北方的游牧部落接連興起,也日益威脅著尼尼微。公元前626年,居住在新巴比倫的迦勒底人和東邊的米底人聯(lián)合起來進攻亞述。公元前612年,新巴比倫和米底聯(lián)軍攻進了尼尼微。尼尼微在被洗劫一空后,又被放了一把大火,一代名城尼尼微和龐大的亞述帝國一起,就這樣從歷史上消失了。
幾千年過去,人們除了從史書上知道曾經(jīng)有過尼尼微這樣一個城市之外,其他一無所知。1842年,一位叫博塔的法國考古學家,在反復(fù)琢磨了《圣經(jīng)·約拿書》之后,來到了伊拉克的摩蘇爾市。在流經(jīng)摩蘇爾的底格里斯河左岸,他發(fā)現(xiàn)了一大一小兩個小山崗,大的叫“庫容吉克”,小的叫“約拿之墓”。博塔認為這兩個山岡就是古城尼尼微的遺址。